黄山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AI赋能新课堂”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22 08:29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创新动能重塑课堂生态。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对教学创新的要求,探索生成式AI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路径,近日,黄山市教育名师小学语文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举办了“生成式AI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主题研讨活动,以线上联动形式开启智慧教育新探索,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科技力量。

活动以AI融合示范课《手指》为开篇,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课堂上,通过AI数字技术复原的“丰子恺”化身学习引导官,以第一人称手指特征竞猜游戏导入,瞬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文本精读环节,师生借助AI资源协同挖掘文本密码:聚焦“抵住”“按住”等拟人化动词,结合“矮胖”“呆呆”等形态描写,解析大拇指“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形象;运用“关公与随从”“兰花指”等生动比喻,解码中指“养尊处优”与小指“优雅灵动”的刻画手法。课程创新引入“AI创作工坊”,学生完成“五官”仿写后,AI“丰子恺”即时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维度进行智能点评,实现人机协同的读写闭环。这堂将AI技术与文本细读深度融合的课程,不仅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更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读写教学提供了创新范式。

活动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子阳的《生成式AI与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专题讲座。高老师立足“双减”背景与新课标要求,提出“自步学习”“自熟学习”等契合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入解读生成式AI视角下“我学习”的内涵。他以李清照《夏日绝句》为例,展示如何借助AI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多维度解读、创作拓展,帮助教师打破技术应用壁垒,从“技术焦虑”走向“智慧赋能”,为平衡技术应用与人文传承提供了实践指引。

在研讨交流环节,工作室成员围绕观摩课程与讲座内容展开思维碰撞。大家一致认为,AI与语文教学融合应秉持“技术赋能、育人为本”的理念,既要发挥AI在资源整合、即时反馈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守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本质。下一步,工作室将聚焦新课标倡导的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模式,探索建立校本AI资源库,开发“AI+大单元教学”“AI+跨学科项目学习”等特色课例,推动智能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创新”的未来语文课堂。

此次研讨活动是黄山市小学语文教育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一次创新实践。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以先行者的姿态,着力推动全市小学语文学科AI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为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随着科技与教育的深度交融,相信未来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创新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