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
黄山筑牢防灾减灾“智慧”之基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以科技赋能为抓手,推动防灾减灾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近日,包括黄山市在内的6起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
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气象预报信息、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5月14日,记者走进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看见巨幅屏幕上各类监测预警信息实时跳动。这个“智慧大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公安、气象、水利等11个横向部门系统数据汇聚在一个显示平台上,实现资源一网共享、风险一屏通览、指挥统一调度。
为扎实做好防灾工作,市应急管理局还开发建设黄山市视频汇聚平台,集合全市102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120路灾害风险视频监控、82个移动应急通讯终端,实现视频监控资源AI智能识别、智能监测、智能报警。今年截至5月,已成功预警森林早期火情12次,实现火情“打早、打小、打了”。与此同时,接入部、省两级系统资源27个,利用上级资源数据,补充我市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同时接入“久安”智能大模型,满足应急管理人员问知识、问数据、问图像、问视频等多种需求,辅助实现应急处置智能决策,有效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科技支撑能力。
“硬核”技术与设备始终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坚实支撑。为加强和规范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市应急管理局为全市1支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5支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105支乡镇级兼职应急救援队配备地震地质灾害救援、森林灭火、水域救援、抗洪抢险、综合保障等应急救援装备5482台(套)。在航空应急方面,市应急管理局配备有1套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依托无人机搭载光电吊舱、快速三维建模载荷、机载PDT集群、机载宽带自组网设备和机载卫星通信等,拓展无人机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领域应用场景。该局还积极推动建设全市2小时无人机应急救援服务圈,主要执行应急指挥通信、灾情侦察、三维建模、人员搜救等任务,提升极端复杂困难情况下通信保障、灾情预警侦察、灾情实时传输、灾害损失评估等能力。
“我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推动科技防灾减灾工作迭代升级,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黄山智慧’。”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一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