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供销”蹚出开放办社“新路子”

——黄山市供销社综合改革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张妍 方伟 发布时间:2024-12-17 08:12 信息来源:黄山供销集团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昔日的徽商们沿着新安江追逐梦想,踏着徽杭古道去创业,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书写了“无徽不成镇”的辉煌历史。如今,黄山市供销社大力发扬徽州人“敢闯敢拼”的优良传统,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带领社有企业勇闯新蓝海,蹚出了一条开放办社的“新路子”。

社资国资融合开创新局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黄山市供销社作为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又该如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探索社资国资融合是一个重要突破口。今年3月26日,黄山产业投资集团挂牌成立,其中供销社占股51.5%,市国资占股48.5%,形成市供销社为控股股东的集团公司。

引入国有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既实现了社有资本与国有资本的有机融合,又扩大了企业的资本规模,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现如今,黄山产业投资集团作为供销集团二级子公司,与市供销社(供销集团)一体运行,确定“双轮驱动、科技赋能、做强产业、服务‘三农’”发展战略,明确工业制造、“三农”服务、金融服务、数智科技、平台经济、城乡融合六大板块,形成“1+6+N”的业务管理架构,构建起更加完善、顺畅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市属国企的功能定位。

按下扩圈联强“快进键”

黄山烧饼、臭鳜鱼、土香肠、祁门红茶……今年年初,2024长三角供销安徽(黄山)名优农副产品上海展销会在上海举行,来自黄山的名优特色农副产品“组团”亮相上海,众多绿色天然乡土味吃食俘获了不少到场选购的上海市民。

绿色是黄山最亮的底色,生态是黄山最大的优势。黄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金土壤”,独具特色的山水生态资源孕育和滋养了丰富的生态农产品。

那么,如何把这些“小而美”“特而精”的黄山农产品推广出去,让徽州味道飘香“出圈”?

为加快农产品“走出去”步伐,黄山供销集团紧抓时机,拓展版图。

今年以来,黄山供销集团先后拜访了中国供销集团、北京市供销总社、上海市供销总社,并前往浙江、福建、广东等10个省,对接湖州、宁德、清远等18个市县供销社。与上海市供销社及上海市嘉定区、金山区供销社签订合作协议,在上海供销市集全国批发交易中心设立黄山展区,建立黄山农产品“出山入沪”绿色通道和常态化合作机制,将黄山农特产品纳入上海市供销社系统销售网络;与浙江省供销社下属兴合集团达成合作,共建农资服务和农机服务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平台建立;与广东清新区供销社、福建宁德供销社共建,推进鳜鱼、黄鱼科技、养殖、集采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拓展鳜鱼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动起来、跑起来,黄山市供销社全面融入长三角、主动挺进大湾区的步伐不断加快,有力书写了“扩圈联强”大文章。

跨越山海扩容“朋友圈”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想让经济的发展更强、韧性更足,还要扩大视野、拓宽合作渠道,才能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突出重围。

甘肃、北京、河南、上海、杭州、合肥……今年以来,黄山供销集团主要负责人带队前往全国各地走访调研,学习有益经验,交流发展思路,谋划合作契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扩大为农服务“朋友圈”,为黄山农民发展找“靠山”,也为黄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黄山市供销社累计“走出去”开展招商项目对接62次,走访各类企业206家,如抖音、央视网、皖新传媒、华统股份等;“引进来”客商175批次286家,如锅圈食汇、银河、厦门国贸、浪潮卓数、国投高新、深创投等行业领军企业。

除了积极拓宽国内大市场外,黄山市供销社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速扩容国际“朋友圈”,先后同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墨西哥、土耳其、越南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合作,累计出国参展、拜访客户158次,接待外商来访362次,累计出口贸易额达6.87亿美元。

今年10月,黄山市供销社与沙特龙城贸易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建立开放沟通渠道,在沙特龙城设立黄山展示中心,打造宣传黄山旅游及特色产品,出海展示自我、触达中东消费者的平台。目前,该展示中心正紧锣密鼓筹备中,预计于2025年1月中旬开业。

从黄山出发,向全球进发。秉持着开放兴社的理念,黄山供销集团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双市场,交出了一份可持续的赋能未来答卷。未来,黄山供销集团将围绕打造高能级资本平台、高质量产业平台、高水平创新平台,勇当黄山市“产业发展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