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气象局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黄山气象高质量发展
1.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按照党中央部署和上级要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研讨、教育培训和宣传贯彻工作。继续抓好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统筹气象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单位创造性贯彻落实,在全市气象部门落地生根。
2.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行动。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市委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市气象工作实际,巩固深化“能力作风提升年”成果,做实做细政治监督,强化重点任务落实。牢固树立“抓而不紧等于没抓”的理念,持续实施好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机制,优化重点工作的督查考核,做到求真抓实一以贯之,踔厉奋发提升贯彻落实的效能,努力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加速跑”。
3.深化“质量提升年”行动。
按照中国气象局和安徽省气象局部署,推动“质量提升年”行动向纵深开展,推动业务、服务、建设、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深入查找业务链条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短板,聚焦关键性、基础性和长期积累下来没解决好的问题,凝练实施一批“质量提升年”年度重点任务和举措,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成果。
二、全力推动重大政策落地实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黄山气象高质量发展
4. 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重大政策。
扎实推进新一轮局市合作协议年度工作。推动各区县政府气象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印发85%以上。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贯彻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适时召开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深化推进歙县试点建设工作做细做深、落到实处,以点带面、系统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
5. 抓好“十四五”重点项目实施。
深入实施《黄山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气象服务保障黄山分中心、黟县祁门县歙县及黄山区气象站配套基础设施、徽州区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项目、黄山气象融媒体信息平台建设等项目建设。落实气象台站提升规划,加强台站运行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着力提升气象基础能力,加快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
6. 提升智能预报核心能力。
加强短临监测预警业务能力建设,增强双偏振雷达、卫星遥感等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强化精细化分类强对流短时预报产品和0-2小时精细化至乡镇(街道)的强对流预警信号指导产品业务应用,以点带面构建上下联通、实时协同的扁平化短临监测预警业务流程。形成定期滚动更新10公里分辨率的延伸期预报网格产品、次季节预测产品,加强月、季、年气候预测能力建设。加强城市精准预报能力建设,发展分钟级、百米级定量降水估测和短临预报业务。常态化开展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复盘总结,强化预报与检验评估的互反馈。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预报员转型创新。
7. 提升气象精密监测水平。
完成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的15套单雨量自动气象站和徽州区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持续推进徽州区标准观测站建设。做好机场迁建临时气象站建设工作。持续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8.提升气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落细气象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要求。
9.加快推进气象业务数字化转型。
基于智能网格预报,以智慧气象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发展本地客观化智能化预报预测业务,研制基于集合预报的降水温度中期过程客观预报产品,提高降水、温度等要素预报准确率。
四、坚持趋利避害并举,深入实施“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行动
10.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水平。完善气象风险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发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预估服务业务。提升农业、交通、森林防火等高敏感行业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能力,健全灾害风险预警联合发布机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联合市应急局、市广电局制定出台《黄山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公众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等全方位气象服务,推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 做好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重点农业区域气象保障服务。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和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支撑能力。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推进长三角旅游气象服务分中心黄山分点建设。
12. 加强气候资源科学利用与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持续开展“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的创建工作。
13. 深入开展“气象+”赋能行动。
加强综合交通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联合交通管理部门持续推进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推进全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工作。深化“一部一策”气象服务,确定重点服务单位,形成服务产品清单。
14. 加快推动人影业务转型发展。
完成3个增雨烟炉建设;推进人影作业点标准化升级。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平台在全市应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弹药全链条和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监管,提升人影弹药物联网基层覆盖率至90%。
五、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15.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效率和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
进一步优化创新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推进气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积极争取地方科技项目和省局创新发展专项,科学完善局设科研项目资源配置。加强气象科普高质量发展。
16.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气象部门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坚持人才引领,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六、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进法治建设
17. 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
在暴雨、强对流预警业务改革试点基础上,优化气象灾害预警标准规范及业务分工布局,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统性改革。
18.推进其它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和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应用、推广、完善上一年度创新成果,继续着力提升全市气象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以防雷安全监管和气象灾害防御为抓手,深化创新机制,强化治理措施,提升法治水平,助力我市法治政府建设。以“一库一策”的服务模式,组织实施全市水库水电专业气象服务。
19.加强气象法治、标准化和科学管理工作。
推进《黄山市应对灾害性天气办法》起草工作,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和执法三项制度建设。以防雷和升放气球为重点,推动部门联合执法、“双随机”执法,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围绕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强标准制修订与应用评估。加强媒体阵地管理,参加首届全省气象短视频创作观摩活动。
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20. 统筹推进机关和系统党建工作。
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抓好对党忠诚教育。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持续打造党建品牌,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增强气象部门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化“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强化抓党建促创建带群建工作,探索制定气象文化建设工作措施。组织做好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申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青春奋进新征程”气象青年干部培养提升工程若干措施,全面实施青年建功、能力素养提升、岗位历练和关爱帮扶专项行动,在谋划发展、科技攻关、重大服务中发挥青年作用。。
21.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气象干部队伍。
突出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强化领导班子分析,明确班子优化配备的方向和重点,大力选拔具有专业素养、领导气象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干部,确保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完善全链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机制,制定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措施,抓实选苗储备、实践锻炼等环节,通过青年座谈会、工作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动态掌握年轻干部情况,抓好年轻干部“选、育、用”各环节。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围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眼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提升为重点,分类制定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增强干部交流挂职的实效性,扎实推进实践锻炼、岗位历练和作风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气象干部队伍。
22.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持续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组织“廉洁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日常监督,开展新一轮政治巡察全覆盖和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健全监督机制、提升监督合力。继续加大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力度,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以案示警、以案促改。继续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设高素质的纪检巡察审计干部队伍。
八、统筹安全生产和实时业务运行,防范化解风险,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
23. 持续抓好部门安全生产、信访保密安全管理等。。
健全全员安全责任制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统筹协调解决气象安全生产基础性问题。持续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化解,畅通信访渠道,抓早抓实信访维稳,夯实信访工作基础。时刻紧绷保密这根弦,加强保密管理,落实保密措施。协调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守住安全底线。
24.加强科学管理。
全面做好宣传、信访、政务公开、后勤、学会、老干部工作等工作。
25. 加强平安建设工作。
全面做好平安建设工作,重点做好矛盾纠纷大化解等工作。
七、基于气象大数据平台,完善智慧气象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业务应用和改进测试。
八、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改进值班制度,增加班下科研时间,引导和激励预报员转型创新。
九、完成X波段雷达选址工作,编写选址报告。
十、完成项目选址,开展前期工作,完成征地青苗。
十一、成立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临时气象观测项目领导小组;完成地形测绘。
十二、制定年度内审方案和工作计划。
十三、印发黄山市气象局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报送省局备案。
十四、做好春运、春节、春耕春播等气象服务。关注森林防火相关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