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485759671/202303-00004 信息分类: 工作推进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气象局 发布日期: 2023-03-13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气象局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作者: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3-03-13 11:08 信息来源:黄山市气象局 阅读次数:

2022年,黄山市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职能特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开展了总结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本报告中使用数据统计期限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落实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为了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气象部门均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由专人兼职负责信息公开的具体事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信息公开工作的专题会议,严格按照《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相关要求,推进、指导和监督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政府信息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常态化管理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制作、公开、存档等制度,探索对政务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规范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重要政务信息的管理。对全市气象部门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集约化集中式公开,并按照立改废的要求,及时动态调整。

(三)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加强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等政府重点领域公开内容。

(四)监督保障。一是建立预先审查制度、保密审查机制、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二是畅通公开渠道、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认真做好政务信息公开指南的编制工作。对列入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各类事项进行逐项审核,明确合法授权依据,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向社会公开。

(五)贯彻落实新条例情况。一是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题培训,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新条例有关规定精神;二是利用网站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解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解读。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情况。

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将黄山市气象局及所辖县区气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公文法规、执法依据、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服务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内容做了详细地说明,主动公开。全年市本级全年主动公开各类信息278条,其中包括公开政策法规信息6条,重大决策预公开、规划计划、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信息11条,机构领导信息3条,领导活动5条,人事信息1条,机构设置2条,财政资金5条,应急管理116条,精准脱贫(乡村振兴)4条,权责清单和动态调整情况3条,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2条,行政权力运行28条,行政执法信息公示5条,双随机、一公开6条,招标采购2条,行政事业性收费1条,新闻发布5条,政策解读10条,回应关切14条,监督保障8条,部门工作40条,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1条。县级气象部门主动公开各类信息606条,其中黄山区局69条,祁门县局199条,歙县局85条,休宁局121条,黟县局132条,包括公开机构领导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信息。

(二)政府信息公开方式。

坚持局政务公开栏、信息公开网站并重,主动公开信息。同时在行政审批相关科室设立信息公开点,公开办事流程、办公时间、法律依据、办理服务事项等,加大对政务信息、工作动态的提报力度,将相关信息广泛向社会公布。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今年以来,黄山市气象高度重视依申请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坚持依法规范办理,狠抓依申请办理质量,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市本级受理依申请公开1件,从申请主体上看,公民1人;从申请方式上看,其他方式申请1件。

四、收费情况

我局依申请提供信息咨询、发布气象信息等是无偿,不涉及收费事项。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黄山市气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政策解读不够及时、形式不够多样;新平台掌握不熟练。

下一步,黄山市气象局将紧紧围绕事业发展和公众关切,不断创新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提升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推进重点领域信息主动公开。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加强决策、执行、结果信息公开,以及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公开。二是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继续在完善申请流程、改进办理方式上下功夫,及时做好社会关切的气象热点问题的回应。三是做好政策解读。努力做到信息及时发布、政策准确解读常态化,多样化。四是夯实政务公开基础建设。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监督机制、业务培训上下功夫,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