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贯彻落实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修订版)
2018年工作要点之二协调发展行动
协调发展行动
六、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21.推进中心城区能级提升工程。
(43)围绕功能定位制定中心城市能级提升方案。(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
(44)建设提升屯溪老街,加快构建三江口核心商圈,打造城市新地标。(责任单位:市住建委、黄山文投集团、屯溪区政府)
(45)深入开展“城市双修”试点,规划建设以“城市绿核”为依托的高品质城市森林公园,持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度。(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
七、推进南部城镇群协同发展
22.推进南部城镇群基础设施工程。
(46)完成北外环高速、环城西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展黄山机场迁建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47)开工建设市第三供水厂、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推进市域南部城镇群水务一体化。(责任单位:黄山城投集团)
(48)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整合休宁县域污水,并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责任单位:市住建委、休宁县政府、黄山城投集团)
(49)建成运营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谋划建设黄山市里石亭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一期)项目,加快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和医废、固废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黄山城投集团)
(50)实施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市生活垃圾转运系统提升工程。(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城管执法局)
(51)持续推进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宁国至黄山天然气支线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
八、构建协调发展城镇格局
23.建设“四创一建”推进工程。
(52)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开展徽州古城、黟县古城等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和中心城区三横四纵三区域建筑立面风貌整治。(责任单位:市文化委、市城乡规划局、市住建委)
(53)推进“城市双修”试点,统筹实施园林绿地、道路广场、建筑小区及城市内河水系等海绵城市建设,加快较差水体整治。(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住建委)
(54)实施新安江、阊江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推进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责任单位:市住建委、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城投集团、各区县政府)
(55)开展“两治三改”三年行动,治理完成全市调查核定的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任务,加快棚户区改造,完成51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棚改办)
(56)编制完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市住建委)
(57)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24.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58)推进100个以上特色小镇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各区县政府)
(59)开展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遴选培育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力争新增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3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60)加快3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确保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年度检查评估,确保获评良好以上等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徽州区政府、黄山区政府、休宁县政府)
(61)研究特色小镇招商引资指导意见、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若干政策等,举办特色小镇专场招商推介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局)
(62)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推进设立上海交通大学·黄山市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双创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组织部)
(63)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扩大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健全特色小镇推进机制。(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
25.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工程。
(64)印发2018年度美丽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力争新建成12个“社区生态美、生活秩序美、社会风尚美、环境卫生好、设施配套好、社会治安好、便民利民好”的美丽社区。加强工作调度,把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督查范围,督查结果列为社区建设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召开美丽社区建设交流会议。(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九、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26.推进精致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
(65)坚持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并重,围绕祁门红茶、三潭枇杷、山泉米等10个特色农产品,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826”行动计划。抓好20个重点区域油菜优质高产示范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继续办好中国休闲农业黄山峰会。(责任单位:市农委)
(66)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培育一批职业农民、现代企业家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责任单位:市农委)
27.推进“美丽黄山、名茶之都”工程。
(67)继续开展全产业链有机化试点示范,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选育,实施茶园土壤改良及绿色增效,提高茶叶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大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力度,全年改造低产低效茶园5万亩,建设高效生态茶园3万亩,每个区县打造1-2个百亩以上生态立体茶园。(责任单位:市农委)
(68)加大品牌营销与宣传推介力度,推进茶文旅深度结合,办好黄山茶会,参加2018北京国际茶业展等国内外影响力大的茶事活动;重点优化提升茶叶初精制厂15座以上,新增超亿元龙头企业1-2家,新增2-3个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茶叶产量达3.5万吨,一产产值36亿元。(责任单位:市农委)
28.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程。
(69)评选推出徽州精品民宿50佳、引导打造一批民宿集群,促进徽州民宿发展。(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农委)
(70)全力争创齐云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太平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市旅委、黄山区政府、休宁县政府)
(71)深入开展旅游强县(区)、优秀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的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旅委)
29.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72)力争全年完成投资6.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美丽办)
(73)全面完成2017年度4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46个省级中心村和22个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及第五批自然村治理改造,确保今年三季度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责任单位:市美丽办)
(74)全面启动2018年度43个省级中心村和30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及第六批自然村治理改造,力争到年底前建设进度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市美丽办)
30.推进“一规四补”水利建设工程。
(75)进一步落实好新一轮水利建设总体规划,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76)力争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6个。新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 个。新开工重要支流治理项目1个。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个。(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十、全面振兴县域经济
31.推进县域经济振兴工程。
(77)结合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组织开展县域经济调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78)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开展县域经济大督查大调研大落实活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79)摸排县域特色产业,争创省级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旅委、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