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1809-00016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公民,企业,意见 发文日期: 2018-08-27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8-09-12
生效日期: 2018-09-12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政〔2018〕32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8-09-12 09:53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阅读次数: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皖政〔2018〕32号),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规范和指导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支撑制造强市建设为目标,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覆盖全市各区县、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并规模化推广,形成1-2个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体系较为健全,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规模推广应用,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其中,2018-2020年起步阶段,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形成1-2个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到2035年,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领域达到省内先进。

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达到先进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工业网络基础。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扩容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大力推动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推进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部署。鼓励电信运营企业继续推进连接中小企业的专线建设,进一步提升宽带互联网接入速率,优化资费方案。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通高速带宽专线服务,逐步实现智能设备、业务流程、数据和人的互联互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各通信运营商配合)

(二)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内网、工业企业外网和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升级。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形成基于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和流程优化、设备维护管理、事故风险预警能力。聚焦汽车电子、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引导企业针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企业管理等生产全流程,发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通信运营商等配合)

(三)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支持汽车电子、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创新、网络众包、创业孵化等,促进技术产品、组织管理和经营机制创新,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支持制造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业联盟等构建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整合、开放共享产学研资源。支持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企业征信、检验检测、质量品牌等方面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传统云平台基础上的叠加,实现工业云平台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升级,打造和吸引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质监局、各通信运营商等配合)

(四)推动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

实施黄山市皖企登云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基础设施上云、企业平台系统上云、企业业务应用上云,应用成熟的设计、管理、仓储、供销等云应用软件和云服务,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的部署应用,降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设计、制造、服务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提升社会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发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供应链、电子商务、众包众筹等创新型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技术、设备和服务的共享,形成基于网络、数据驱动的线下资源线上配置的新型生产方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各通信运营商等配合)

(五)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推进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互联网化转型,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建设20个数字化车间、4家智能工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配合)

(六)推动工业互联网领域交流合作。

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和合作体系。加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本市企业与省内外企业在大数据分析、工业数据建模、关键软件系统等领域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平台、服务等“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对接杭州、合肥等地的研发、产业、服务资源,吸引创新要素,打造区域产业承接载体,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向外延伸布局,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紧密协作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配合)

(七)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研究,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信部信软〔2016〕338号)的落地实施,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护和监测处置技术手段建设,推进数据信息分级分类管理,提升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关键业务数据备份等工作开展。鼓励支持专业机构、社会力量提供安全运维、安全咨询等服务,增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和支撑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商用密码等安全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研发应用、试点示范,加强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监督检查,推广使用防泄露、防窃取等数据保护技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信息办、各通信运营商等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直各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工作推进。各区县、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政策措施,认真履行职责,落实任务分工,开展试点示范与应用推广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配合)

(二)营造发展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举措,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运转高效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营造安心创业、愉快创业的市场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简化认证,减少收费。推动相关行业在技术、标准、政策等方面充分对接,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产品应用的外部环境。完善协同推进体系,推动建立信息共享、处理、反馈的有效渠道,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系统对接,提升工业互联网协同管理能力。(市工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等配合)

(三)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

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黄山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等政策资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持,重点支持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体系能力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对企业符合税法规定相应条件的,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围绕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信贷投向和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持续扩大有效信贷投放,重点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人行黄山市中心支行、银监会黄山监管分局等配合)

(四)强化专业人才支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人才,不断壮大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大工业互联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依托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支持计划,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高水平研究型科学家和具备产业经验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畅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人才流动渠道,鼓励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加强人才互通共享。优化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拓展知识、技术、技能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途径,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为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配合)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8月2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