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民生】黄山市全域发力多举措打好蓝天保卫战
今年以来,黄山市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空气质量持续保优。上半年,空气质量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5名,长三角地区首位。1-7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均为全省最优。
一是高位统筹,提升治理质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建立“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压实工业污染治理、施工扬尘管控、秸秆禁烧、移动源整治等重点领域责任。实施夏季空气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在工业源VOCs综合整治、工业源NOx综合整治、移动源污染综合整治、城市面源污染精细化管控等方面精准发力,目前制定的216项工业源整治措施、73项移动源整治措施、39项城市面源整治措施已分别完成204项、45项、23项。
二是科技赋能,推进靶向施策。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为重点,结合视频监控、用电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加强数据智能分析预警,将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预警,实现问题点位迅速响应处置。截至目前,对101家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124家企业排放口实施视频监控,78家企业产、排污设备实施用电监控。今年累计推送异常预警信息500余条,提醒企业第一时间排查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走航监测锁定污染高浓度区域,精准指导企业减排。
三是多元管控,凝聚共治合力。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密切配合,聚焦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面源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改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经信部门在工业治理方面协同发力,住建、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做好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作。各部门和县(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不断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