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67号建议的答复
郑芳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让戏曲艺术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现状与基础
黄山市地方戏曲资源禀赋独特,非遗戏曲底蕴深厚,其中,徽剧(国家级非遗)起源于徽州,是中国京剧重要源流。黄山市徽剧院作为徽剧传习基地,在2024年开展各类演出达百余场。目连戏、傩舞等民俗戏曲列入省级非遗,与徽州古村落、祭祀文化深度关联,是活态传承的“戏曲活化石”。我市在戏曲文旅融合上已有探索,屯溪《徽秀》、宏村《宏村·阿菊》融入戏曲元素,西递、宏村等景区常态化上演徽剧演。连续举办“黄山市乡村戏曲节”,推出“戏曲进景区”“非遗过大年”等活动,实现“以戏促游、以游传戏”。
二、现存问题与挑战
1. 戏曲文旅产品形式较单一,沉浸式、互动性体验不足;
2. 人才断层问题凸显,青年戏曲演员、编剧及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短缺;
3. 市场化运营能力较弱,商业转化路径待拓宽。
三、落实举措:构建“戏曲+文旅”融合发展体系
(一)强化设计,夯实融合基础
1. 政策引领与规划统筹
印发《黄山市徽剧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力争到2030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2. 资源整合与跨界联动
探索“戏曲+景区+企业”合作机制。一是推动徽剧、黄梅戏、目连戏等戏曲与景区、街区、酒店(民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发“戏曲导览”“驻场演出”等专属服务。二是联动影视等产业,创作拍摄戏曲主题微电影(如:《少年徽班》等),推动戏曲IP数字化转化。
(二)创新产品供给,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1. 沉浸式演艺项目升级
一是在徽州大剧院打造沉浸式亲子儿童剧《不止见黄山》,结合灯光、舞美等现代化设备,打造文旅演艺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来黄游客体验感。二是持续开展“徽风徽韵小剧场”研学演出活动,通过徽剧、黄梅戏以及徽州民歌等节目宣传黄山,普及戏曲知识。
2. 节庆活动品牌化打造
一是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送戏进万村”“乡村戏曲节”等活动,适时引入知名戏曲演员参与,结合非遗文创市集、戏迷票友互动等板块,打响“徽州有戏田野乡音”品牌。
二是加强戏曲生态创新,推动戏曲积极融入景区活动,编创节目参与外事接待、文旅推介和非遗夜市、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展演。
(三)拓宽传播渠道,培育“年轻化”消费群体
1. 新媒体矩阵精准营销
通过“黄山文旅”官方抖音、视频号,定期发布戏曲短视频,联合网红主播开展“景区戏拍”直播。
2. “戏曲+研学”深度赋能
推动徽剧进校园。在荷花池小学“徽剧传承基地”基础上,完善徽剧等戏曲研学课程体系,让戏曲登上讲台、走进课堂,成为“研学黄山”品牌的重要支撑,展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四)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传承保障机制
一是鼓励徽剧、目连戏等表演类民间艺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支持有条件的表演艺人、非遗传承人成立大师工作室。二是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单位创建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三是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相关项目,加大对优秀戏曲创作表演人才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活化戏曲遗产、创新文旅体验”为目标,统筹资源、强化落实,推动“戏曲小舞台”融入“文旅大格局”。欢迎您继续关心支持黄山文旅事业,并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59-25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