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506-00131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发文日期: 2025-06-03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6-03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政秘〔2025〕14号 词: 市政府公报2025年第6期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作者:市政务公开办 发布时间:2025-06-03 09:52 信息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黄政秘〔202514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高新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布局均衡、链条完备、优势彰显的康养产业高地,加快建设供需精准匹配、发展要素齐全、贯通融合三产的康养产业发展体系力争2027年,围绕康养场景服务供给形成23个产业链集聚区,市级康养产业平台交易达20万次/年,引入和培育规上企业10家,全产业链产值达70亿元2030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化康养基地、世界级康养产品,市级康养产业平台交易达80万次/年,形成若干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康养细分赛道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90亿元。现就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打造高质量康养服务新范式

(一)引导康养服务供给转型升级

1开发康养资源。深入挖掘黄山市“山水、人文、生态、美食、中医、运动”六类优势资源,鼓励引入培育个性化康养资源,加强与文化旅游、绿色食品等赛道的叠加融合,开发特色鲜明、文化浓厚、契合市场的康养服务。主动对标“牙科、眼科、抗衰、美容”等国内外主流和前沿康养服务,积极培育森林、温泉、心灵疗愈等符合发展实际的康养业态。

2加强内涵建设。将康养服务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延伸。建立潜在资源库,制定康养基地建设指南,引导基地合理开发使用康养元素。强化徽州养生元素植入,打造交互式、体验式基地。探索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现代科技与康养服务有机结合,丰富服务供给。

3推动转型升级。处理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探索房产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类管理。总结推广社区互助型、地产+保险协作型、农村组团型康养的发展模式,推动度假景区、村落民居、农旅基地、存量地产向康养基地转型发展。

(二)改革优化康养供给形式

4探索分级精准管理。搭建康养市场研究平台,根据来黄康养需求、消费层级进行人群画像,主动对接吸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需求主体有组织来黄康养。针对性开展基础产品的筛选、整合和配套,提供定制化产品、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场景,实现康养服务“一次变多次、一人带多人、一天变多天”。

5推广全周期管理。探索以会员、俱乐部等形式开展全周期康养服务。推广康养服务预约制,实施前端情绪价值干预,提升康养服务期望值。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产品,提高康养服务满意度。延伸康养后端服务,开展服务效果测评和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体系,增强产品服务黏性。

6推动体系化管理。鼓励康养基地在保留自主性的前提下,接受流量共享、资源调配等统一管理。引导康养基地根据发展实际进行产品植入和匹配并持续升级服务。引导康养基地通过合作提供“辨、疗、养、调、文、学、购”一站式、体系化康养服务。

(三)实现主客共享共同成长

7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企业主导运营、政府监管指导,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中介服务、客群导流要素圈组成的全域康养服务共享平台,实现平台内资源共享、企业协作、服务衔接,提供高质量康养产品。建立康养生态共建协作机制,持续优化平台的服务能力、范围和效率,扩大康养旅居共同成长计划运行效果。

8打造服务场景。借助黄山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丰富的服务载体为康养产品提供展示、推介、使用一体化嵌入式场景,支持企业以举办发布会、搭建服务场景等形式与基地开展合作,鼓励研发生产成果在基地首展、首发、首秀、首用,视情在全域内进行推广。拓展产品宣推、效果反馈、需求分析等专业场景服务,更好指导康养企业调整产品研发方向。

二、构建服务型康养制造产业集群

(一)优化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9聚焦重点方向。聚焦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赛道,瞄准更细切口进行健康产品开发。加大智能康复辅助产品开发力度,引育影像诊断、体征监测等医疗器械和康养机器人企业。支持新安医学经典名方向中药新药转化,鼓励培育市场竞争性强的小品类中药饮片,支持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配方颗粒领域拓展。推动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功能性化妆品等产品体系化开发。扩大合成生物在健康领域应用,开发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的抗体药物,推进细胞免疫疗法产品产业化,支持新型功能性食品研发。推动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微生物药物培养与制备工艺产业化,支持更多智能化制备装置研发生产。

10强化集群建设。优化完善“两点”与“多极”协同,重点突出、错位发展、协调联动的产业体系布局。支持黄山高新区围绕医药研发生产、中高端医疗设备制造,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围绕消费医疗场景下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制造构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祁门县现代中药产业集群、黄山区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歙县药食同源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各地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创新培育多学科交叉微产业集群。

(二)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11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康养制造业“专精特新”培育,围绕细胞药品、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建立“专精特新”导向企业培育库,多维度提供融资服务、政策支持、场景应用,力争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12支持企业做优做强。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搭建康养服务平台,鼓励通过兼并、收购、拓展业务等形式向全产业链延伸,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底支撑。搭建“政策+制度+市场+创新”民营经济多维度支持体系,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活力和创新动力。

(三)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13拓展科技服务平台。抢抓长三角对外合作机遇,依托市政府与高校、智库的战略合作平台,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提升和拓展现有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平台运营能力。探索建立伦理协作审查机制,逐步推动伦理审查结果互认。

14创新要素支撑平台。围绕康养产业重点赛道认定和培育一批产业验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康养产业提供全链条技术与商业化服务。支持将验证平台认定结果纳入尽职免责范围,推进经过验证的项目加速落地。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具有针对性、覆盖创新药械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引导商业保险优化理赔方式,推进覆盖相关创新药械商业健康保险的直接结算。

三、培育应用型康养农业产业体系

(一)深入挖掘康养农业资源

15深入挖掘健康密码。系统梳理黄山生态和徽州人文的养生农业资源,用权威数据解读健康因子,引导绿色生态农产品向健康农产品转变,提升健康附加值。加强对土地、空气、水质等天然富微量元素的测定和评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田硒、锌等元素丰度。科学运用“固本培元论”“五运六气论”“九种体质论”等中医经典理论研究制订和推广个性化健康食疗农产品套餐。

16发展优势精准农业。建立皖南中药材特色种质资源、良种繁育中心,加强优势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培育中药材种苗繁育产业集群。鼓励达到一定规模的道地药材品种定向培育,从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重点扶持,强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黄山市生物资源优势,发展实验动物、药用动物驯养、繁殖产业。鼓励筛选有基础、高价值的动物药进行规模养殖并开展功能性健康产品研发。

(二)加强交叉前沿科技赋能

17强化农业科技合作。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农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攻关产业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与国内健康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分院,引导成果就地转化。支持黄山学院与高能级平台联合共建营养与食品、代谢医学与药食同源技术中心,为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技术研发、检测与产业化发展平台。支持建设生物医药实验动物基地,引进在动物试验、模型开发上有特色的CXO(医药合同外包服务)机构。

18探索科技交叉融合。推动多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联合攻关,加强传统中药农业与合成生物学、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协作,加快中药材抗逆品种选育、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开展中医农业探索性研究,将“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理念融入现代农业,创新应用中医药技术和中药产品指导农产品向“优质、生态、健康、营养”方向发展。

(三)打造集约联动发展模式

19打造多维协作模式。支持中药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定制药园和订单种植等运行模式。鼓励市内企业通过合资、兼并等形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鼓励以协会、联盟等形式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运用集成资源开展产业分析、制定规范标准、打造产业品牌、拓展市场渠道,增强产业影响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

四、完善保障措施

争取省级出台支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探索更加开放包容的政策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化、体系化支撑。健全完善科学容错机制,明确容错边界,对决策程序合规、勤勉履职的合理免责,强化对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的正向激励。探索公立医疗机构创办企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康养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康养+”复合型人才梯队。建立高效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市级统筹、专班推进、部门协同、区县落实”的工作体系,加快培育康养市场发展的各类要素,市、县财政对必要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实施黄山康养品牌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康养自主品牌,搭建支持康养服务对外宣传和品牌推广窗口,开展黄山优质康养产品立体化矩阵宣传。

  

    202563

 


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doc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