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山市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黄政办秘〔2025〕1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高新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黄山市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5年4月27日
黄山市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全力打造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实现样板区、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引领区、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创新区,力争到2027年生态产品总值(GEP)可比价超过4500亿元,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点任务
(一)完善具有黄山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1.强化数据信息基础建设。科学增设关键站点,优化数据采集网络,健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体系。(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本方案任务均需各区县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高新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落实,不再一一列出;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加强GEP跨部门数据整合与匹配技术研究,开展补充调查,弥补数据缺口。(责任单位: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完成时限:2025年6月)
2.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与黄山实际相契合的参数模型,形成GEP核算三级指标体系。(责任单位: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完成时限:2025年6月)优化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全面推开适宜项目VEP核算。(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强化GEP核算结果应用。将GEP纳入市对区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责任单位:市新保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完成时限:2025年5月)推动GEP核算结果在绿色金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权益交易等领域应用,支持黟县等区县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农文旅项目开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行黄山市分行;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创新体现黄山特质的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模式
4.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厘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开展集体林地延包试点,探索公益林分类补偿和分级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强化生态产品信息调查。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形成资产清查成果。(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时限:2026年12月)深化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编制发布特色生态产品清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2025年5月)丰富优质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制定生态旅游目的地清单。(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局;完成时限:2026年3月)
6.完善生态产品交易机制。开发生态产品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链接生态农产品供应和电商直播企业,申建全省排污权、林业碳票交易市场。到2027年,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责任单位:黄山产投集团、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创新自然资源使用模式,以黄山风景区为试点,建立健全特许经营权制度。(责任单位: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市林业局;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三)探索彰显黄山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产业化实现路径
7.大力发展茶产业。全面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优化提升茶产业大脑,实现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流通销售全程追溯,加快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到2027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5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8.高效发展竹产业。加强竹资源培育,推广林下复合种植,开展机械化采伐、集运试点。编制实施竹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化竹资源精深加工体系,打造竹生态旅游线路、竹林休闲康养、竹笋美食体验、竹文化展示基地。到2027年,竹产业产值达到18亿元。(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9.创新发展菊花产业。实施菊花基地建设工程,以歙县、休宁县为重点打造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研发菊花系列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发展“菊花+旅游”“菊花+康养”“菊花+会展”等新业态。到2027年,菊花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10.提升发展林特产业。培育壮大山核桃、三口柑桔、三潭枇杷、徽州雪梨等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茶、林菜等林下种植,积极开发森林古道之旅、农事风俗体验游等业态。到2027年,林特产业产值超20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11.培育壮大鱼产业。加快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响“山泉流水养鱼之乡”品牌。实施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到2027年,泉水鱼产业综合产值超10亿元,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12.积极发展环境敏感型产业。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培育壮大高端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位居全省前列。(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13.纵深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拓展多元文旅业态,积极创建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定期举办黄山马拉松赛、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等精品赛事,扩大“中国黄山”自主赛事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实施数字游民集聚创业地建设行动,到2027年,建成10家左右数字游民基地,吸引数字游民5万以上人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14.加速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实施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工程,推广药膳、药浴、针灸、慢病预防等特色诊治和中医保健项目。到2027年,打造长三角(安徽)健康养老基地8家,康养产业产值达70亿元。(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15.加快发展文创产业。围绕徽墨、歙砚、“徽州四雕”、徽州鱼灯等非遗元素,培育“黄山文创潮品”。加快文化IP数字化开发和转化,形成全市文化旅游IP图谱,引导企业将黄山、徽州等元素植入游戏,建设“游戏+文创”等应用新场景。(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四)深化拓展体现黄山特征的多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6.完善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深化地表水断面、环境空气质量补偿,探索建立以乡镇为单元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完成时限:2025年12月)争取国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转移支付力度,争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7.升级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全面落实合作区建设方案和建设规划,推深做实“浙皖合作十件事”,探索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多种方式,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合作发展新机制。(责任单位:市推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8.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强案例线索筛查、重大案件追踪办理和修复效果评估,推动处罚、赔偿联动,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健全具有黄山特点的生态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19.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区域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品牌管控体系,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建立生态产品子系列,建设生态产品展销中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黄山产投集团;完成时限:2026年6月)
20.健全生态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生态产品质量管控,立足绿色优质农产品建立生态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全程管控,供应链全程质量信息跟踪追溯。(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黄山产投集团;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21.多渠道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推进生态产品供需对接,举办生态产品展示会、生态产品“生产—销售”展览体验等特色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实施“互联网+”生态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打响“黄山村播”品牌,培育共富发展中心(基地)1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六)创新赋能黄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体系
22.创新生态产品贷款模式。制定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方案,探索将VEP收益权纳入无形资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完成时限:2025年6月)制定VEP收益权质押贷款实施指南,探索“生态贷”“绿水青山贷”等新型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将水权、林权、排污权、农产品订单等纳入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到2027年,生态产品权益类贷款余额较2024年提高28%。(责任单位:人行黄山市分行、市财政局;完成时限:2027年12月)
23.完善生态产品投融资机制。深入探索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模式,推广“村落徽州”、EOD、VEP等绿色信贷模式。(责任单位:人行黄山市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加快基金村落建设,引导保险机构提高绿色保险覆盖率,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行黄山市分行;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保障措施
24.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依托黄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健全工作推进协调机制,细化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开展工作评估,协调解决各类问题。鼓励各地、各部门先行先试,定期推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优秀案例。强化理论研究,组建黄山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机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支持、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