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501-00009 信息分类: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文日期: 2025-01-02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1-02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市级复核报告
内容概述: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复核报告 性: 有效

【督导评估报告】歙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复核报告

作者: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5-01-02 09:16 信息来源:黄山市教育局 阅读次数:

12月25日至26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市级督导评估组对歙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了督导评估市级复核。督导评估组通过核查材料、座谈交流、推门听课、实地查访等方式,深入一线了解掌握歙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此次督导评估围绕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开展了实地督导评估,走访了歙县70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小学34所、初中30所、教学点6个。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等参加的座谈会,推门听课81节。现将歙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复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标达标情况

(一)资源配置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资源配置评估有7项指标,重点评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基于申报材料核查,歙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资源配置7项指标中的2项达到评估标准,“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等5项指标基本达标。

(二)政府保障程度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有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均须达到相应要求。

基于申报材料核查,歙县政府保障程度中的10项指标均达到评估标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义务教育学校班额”等5项指标不达标。

(三)教育质量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教育质量评估有9项指标,重点评估区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均须达到相应要求。

经核查,歙县教育质量9项指标中6项指标达到评估标准,“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设和教学及实践活动” 等2项指标基本达标。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方面,歙县近年来尚未组织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该项指标暂无法认定。

(四)社会认可度调查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须对社会认可度进行调查,且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根据对歙县部分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及其他干部群众等不同群体满意度随机走访、座谈,社会满意度较高,达到85%以上,且实地核查中未发现歙县存在《办法》规定的“不予认定”事项。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县委、县政府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为重要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切实履行政府主体责任,积极落实民生关键小事。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试点推行“教育入学一件事”省心服务,强化入学保障,逐步探索出针对多孩家庭的“长幼随学”政策。探索、推行校长、教师“选聘”“双聘”制改革,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根基。出台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校长选拔任用及考核办法,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和“学陶师陶研陶做陶”活动,探索实施县域教师培训“三问需求靶向、四环相扣发力、五式联动增效”模式。

(四)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分类评价改革,做实“强基计划”,落实分层教学探索“五长访三生”专项帮教行动。

(五)扎实推进五大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积极倡导陶行知生活美育思想,打造“向美而行 育见歙采”美育品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条件需提升。部分学校无专用音乐、美术教室和科学实验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和心理健康咨询室设施设备配置不齐全,专用教室使用痕迹不明显。

(二)师资队伍待加强。全县音体美专任教师缺口较大,部分学校未配齐配足科学、劳动、心理健康等教师,部分教师学科素养亟待提升,教学手段单一。

(三)校园文化不彰显。实地核查发现,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不够清晰,文化建设氛围不够浓厚,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性及外显性有待增强,“一校一品”内涵建设需进一步挖掘。

四、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统筹完善城乡学校布局,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加快教育资源紧张区域扩容增位,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促进生源合理均衡。

(二)进一步补齐办学条件短板。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因地制宜增加音乐、美术、科学等功能教室设备配置,统筹做好教育资源配置,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持续加大体育、艺术(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科学等学科专任教师补充力度,探索多渠道引育人才途径。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推动教职工资源在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四)进一步深挖校园文化内涵。注重改善和提升学校育人环境,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五)进一步抓细校园安全管理。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