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四加强”推动水环境质量稳定保优
今年以来,黄山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加强系统治理与保护、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切实守护河湖安澜,碧水长清。1-10月,全市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新安江、太平湖、阊江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1-9月城市水质指数2.8665,排名位居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29位,长三角第3,全省第1。
一是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在全市三大流域重点水域、区县交界等设置106个水质断面,按月开展监测,对水质改善明显及稳定保优的断面所属区县给予生态“补偿”,水质下降断面所属区县收缴污染“赔偿”,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责任。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成49座高标准水质自动站对流域水质开展实时监测,并运用智慧化监管平台,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印发汛期水质预警监测方案,设置31个重点监控断面和27个一般监控断面,采用“手工+自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汛期水质监测预警,有效保障汛期水质安全稳定。
二是加强水生态系统治理。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新安江黄山市中心城区段蓝藻水华暴发机制与防治对策研究,已初步建立预警预测模型。提前部署新安江中心城区段夏秋季蓝藻防控工作,通过加密打捞清理、强化水质监测,实施动力驱藻、增氧曝气、生态调水等应急措施,有效应对水华发生。常态化调度督导占川河水环境治理,开展水质分段监测,按月督查调度项目进展,屯溪区占川河城市内河水污染防治项目已完成沿河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完成3.3公里底泥处置。
三是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入河排口溯源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域和岸线整治修复等八大专项行动,推动工作项目化、措施化,今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2.1亿元,支持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8个,谋划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入库4个。持续推动跨界水体联保共治,皖赣两省建立长江支流阊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联合杭州市局委托部规划院开展新安江流域共保规划中期评估。
四是加强监督执法检查。印发《黄山市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全市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按季度调度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情况,加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污水管网建设、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监管,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攻坚行动,逐步推进乡镇级及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及规范化建设,黟县拜年山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已通过省政府批复,拜年山饮用水水源地供水管道互通已完成,水库坝体浇筑工程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