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412-00077 信息分类: 回应关切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4-12-09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主动回应】中医让肩关节不“冻结”

作者:黄山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胡若松 发布时间:2024-12-09 08:16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走出“不惑”之年,“五十肩”这个疾病,却让有些患者倍感困惑,似乎找不到什么原因,但肩关节就像这样:从有不适感开始,渐渐出现疼痛,白天护着肩部避免做某些动作,肩痛还能忍受,晚上睡觉时得把疼痛的肩关节摆好体位,方可入睡,哪知睡熟后一个翻身动作,立刻被疼醒,就这样持续2—3月,肩关节疼痛渐轻,但肩关节开始活动困难,像洗头发、扎辫子、洗脸、摸背、穿衣服等很多动作都不能完成,肩关节像被冻住一样。患者到医院就诊,西医多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而中医给出的诊断病名却较多,如“肩痹”“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肩关节周围炎”为什么在中医诊断方面会一病多名,并从中医学的角度谈谈“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病机、防治方法,以提升人体正气,让肩部不“漏风”,让肩关节不“冻结”。

一病多名的由来

“肩关节周围炎”最早由Duplay于1872年提出,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人体肩部出现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自古有之,查阅文献,中医对这类疾病早有认识,从春秋战国前至近代对其命名的名称累计有十余个之多,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反映该病的病因或疾病特点。其中大部分被淘汰,沿用至今的有“肩痹”“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痹”名出自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是中医史上第一个与现代医学中肩关节周围炎内涵相似的疾病名称。“漏肩风”之名,较早见于话本小说和验方集,说明该名称先流行于民间而后被录入医书,据文献考证,该名称最晚在明代已出现,该名称直观描述了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应用最广。“冻结肩”“五十肩”属外来词,在某些情况下被作为中医病名使用,“冻结肩”源于英语frozen shoulder的汉语音译,frozen shoulder于1934年由Codman在其著作《The Shoulder》中正式提出,“五十肩”出自日本民间俗语,因该病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而得名。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的内在因素是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正如《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男女在该年龄段由于天癸日渐枯竭,气血生化缓慢,身体机能处于下滑状态,难以濡养周身筋骨,肌肤腠理亦温煦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肩关节周围炎”在中医属“痹病”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故风、寒、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外在因素。寒、湿之邪易附于风邪乘腠理空疏,客于经脉、筋肉、关节间,致经脉气血凝滞,阻滞不通,经络、筋脉收缩拘急,故可见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且病势缠绵。亦有跌打、过劳因素致肩部筋脉、肌肉损伤者,皆因气血暗耗,筋脉失养,发为此病。

肩关节周围炎从发病开始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疼痛期:一般表现为肩周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加剧,肩关节因疼痛引起部分主动活动受限。冻结期:肩痛渐缓解,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为该期主要特点。缓解期:肩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度逐渐改善。

中医根据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三种证型。寒湿痹阻证:该型的特点是肩痛无固定部位,受凉后疼痛加重,保暖后疼痛减缓,患者恶风畏寒。气滞血瘀证:该型的特点是肩部肿胀,疼痛不能触碰,夜间疼痛症状尤为明显。气血亏虚证:该型的特点是肩部酸痛日久,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劳累后疼痛加重,并伴有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等症状。

中医对“冻结肩“的防治

中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方法,种类繁多,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敷、针刺、艾灸、推拿、刮痧、小针刀、刺络拔罐等。《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中医特别注重“治未病”,故对肩关节周围炎的预防尤为重要。肩周炎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联。如对生活、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干预,可以减少诱发因素,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于肩关节周围炎的预防中医建议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顺四时而慎起居

《灵素·邪客》曰:“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人应顺应四季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如可因时制宜,方能百病不生。故在起居方面:春季应晚卧早起,初春乍暖还寒之际,要注意添衣加被;夏季应晚卧早起,暑热盛时,降温有度,注意保养阳气,不可贪凉而久居寒湿之处;秋季宜早卧早起,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防燥伤阴;冬季宜早卧晚起,衣着尤应注意保暖。起居不慎,百病由生。

二、调饮食、畅情志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不同,疾病的易感性亦有差异,调查发现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常见偏颇体质。对于瘀血体质者,可多食山楂、金橘、胡萝卜、桃仁、葱、蒜等可活血化瘀的食物。阳虚及气虚质的患者,可多食益气温阳的食物,如莲子、大枣、山药、羊肉等,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如螃蟹、苦瓜等。《素问·痹论》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老老恒言》云“养静为摄生首务。”这里的“静”是要求人们要保持心境安宁,情志畅快,养静藏神,真气无伤,抗病力强,有利于防病抗衰。

三、适度劳逸、强健体魄

中医认为过度疲劳及过度安逸都可成为致病因素而致人发病。过劳则暗耗气血,形体受损,即为积劳成疾。过逸则气血运行不畅,全身虚胖,易变生他病。故适度劳逸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如能习练我国传统健身术,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运动,可使关节、筋骨、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使气血调和,百脉通畅,机体健壮结实,臻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