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回应】糖尿病能治愈吗?
糖尿病能治愈吗?这是大多数新发糖尿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很多病友都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我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被问及,更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告诉我,XX医院或者XX方法XX药物可以根治糖尿病了。如今自媒体宣传铺天盖地,微信朋友圈、短视频给大众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有些信息并非真实、准确,如何正确看待“糖尿病治愈”这个问题,需要理性和专业的理解。
在最近的患教课上,有患者问:上海某医院干细胞移植治愈糖尿病是真的吗?我的回答:这个消息是真的。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病例目前还只有3年不到的时间,再过几年是否依然有效?干细胞移植耗资不菲,在科研阶段,也许病人花费不多,但如果作为一项临床治疗技术,昂贵的医疗费用有多少人可以承受?对干细胞及胰岛细胞移植的研究,很多医院的专家一直在进行。因为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原先体内正常的胰岛可以被破坏,移植进去的胰岛细胞或干细胞也难免再被破坏,就像土壤不行,什么种子都长不好。就目前而言,很多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都经济有效,干细胞疗法似乎意义并不大。
糖尿病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消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够,或者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主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还有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β细胞受到免疫攻击破坏,合成的胰岛素绝对不足。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体内产生对胰岛素的抗体,造成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从健康人到糖尿病人的这个阶段,经过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退的过程,胰岛细胞从代偿性释放更多胰岛素到功能衰竭直至胰岛细胞凋亡。糖尿病初期可通过干预逆转胰岛细胞功能,使一部分糖尿病人获得转化,相当于临床治愈,从而摆脱药物治疗。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在胰岛细胞凋亡以前积极治疗。
那么,该怎样知道自己可能患上了糖尿病呢?专家提示,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对糖尿病提高警惕:
1.多饮多尿,吃得多长不胖,整天乏力睡不够;
2.原来肥胖,近来莫名其妙地瘦了;
3.反复皮肤疖肿毛囊炎;
4.经常尿频尿急尿痛,没有尿路结石;
5.女性经常外阴瘙痒,妇科检查无滴虫霉菌感染;
6.四肢麻木,手套袜套感,或皮肤蚁行感;
7.视物模糊或白内障;
8.连续行走出现下肢疼痛,尤其脚趾远端疼痛;
9.下肢溃疡久不愈合,无静脉曲张;
10.浮肿、蛋白尿,既往无肾病病史;
11.尿潴留、顽固性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
12.早期出现动脉硬化症状,如心绞痛或体检动脉斑块。
13.曾经分娩体重超过4千克的巨大婴儿;
14.容易饥饿伴心慌出汗手抖,类似低血糖反应;
15.特别肥胖或消瘦,体重指数超过正负20%;
16.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
糖尿病发现得越早,临床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下降。因此,在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今天,普及糖尿病健康知识,让糖尿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非常重要。糖尿病常见的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这多见于1型糖尿病人和部分重度2型糖尿病人。在现实医疗过程中,很多病人并没有上述症状,建议只要有上述表现的或者是没有明显原因出现疲乏无力的都应该去检查血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应该定期去检查血糖,这样才不会漏诊,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该重视餐后血糖,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半年或者一年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对于空腹血糖在临界值的可疑病人,最好做糖耐量试验加糖化血红蛋白更能早期诊断。
其次是治疗方式的选择,传统的治疗理念,得了糖尿病,先吃药,药物实在无效了才接受胰岛素治疗,尤其是基层医院使用最多的就是促泌剂(以格列齐特为代表)和二甲双胍,促泌剂的使用类似于鞭打病牛,加速了胰岛细胞的衰竭。新治疗指南提出,新发糖尿病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可提高糖尿病的转化比例。对胰岛素注射的恐惧是阻碍病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因素,新型注射工具,越来越细的注射针头,无针式注射器的使用解决了部分病人的痛苦。胰岛素长效剂型的研发,从每周一次到将来可能的每月一次,胰岛素口服剂型的临床试验,都为胰岛素的使用提供了便利。还有近几年出现的许多新药,不增加胰岛功能的负担,为胰岛功能的逆转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当然生活方式干预必须贯穿始终,“管住嘴、迈开腿”对于肥胖病人尤为必要。
去年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021~2023年“获得糖尿病管理”主题的最后一年。“了解风险,了解应对”,重点是了解糖尿病的危害,了解早诊早治的积极意义,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作为健康中国行动专项行动的4大慢病防治行动之一,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尤为重要。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身体锻炼、肥胖超重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若能改变或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就可以不生病或晚生病,即使患了糖尿病,也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配合规范治疗,尽可能恢复胰岛功能,平稳控制血糖,像普通人一样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