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高质量发展看黄山】更扬云帆立“潮头”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相关指标居全省前列;
工业入库税收23.5亿元,居全市行业第1位;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8户,创历年新高;
5G等基础设施建设,连续4年超额完成任务;
……
这是去年,黄山市在持续攀登工业发展“高峰”上取得的靓丽成绩。
今年以来,黄山市继续咬定工业发展不放松,在工业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市589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居全省第4位,新开工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82.1%,增速居全省第3位。
双招双引 增“有效投资”
在位于黄山徽州化工园区的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所有反应釜正在满负荷生产。
“我们公司新项目于去年9月份正式投产,投产后公司产能进一步增加,为进一步抢占市场,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提供坚实基础。”公司负责人林光伟介绍,“新车间采用全自动化生产,在不增加公司人力的基础上,还为公司安全环保监管提供了便利。”
黄山华惠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粉末涂料用固化剂及助剂、PCB油墨固化剂、电子封装固化剂、油墨连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1—2月该公司实现产值8202万元,同比增长17.4%,预计2024年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
“双招双引”是助推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因此黄山市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良田沃土,制定《黄山市2023年制造业投资专项行动方案》,牵头智能制造产业招商专班和绿色软包装及新材料两个招商小组,积极开展以商招商。
“要加强项目梳理、分类推进,能落地的加快推进。要创新招商方式,充分运用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方式,全力招大引强。”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表示,黄山市将扎实做好在地项目服务工作,主动靠前服务,形成招商闭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产融合 强“发展动能”
走进黄山奥特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02装配车间,只见60多名身着浅蓝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生产新能源汽车顶灯控制总成,呈现一片紧张繁忙之景。
黄山奥特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休宁经济开发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生产汽车智能信号灯开关、功能开关、新能源汽车集成化电子电气等产品,与比亚迪、江淮、奇瑞等大型汽车厂商展开合作。坚持技术创新是该公司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方向,并不断攻克CAN总线、LIN总线等应用技术,智能中控面板控制总成、车载娱乐系统面板控制总成等产品先后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
“未来5年,我们将继续专注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在智能化领域开拓创新,求新求变,不断攻克新技术、新工艺,研制新产品,以创新的核心优势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
科产融合之路上,黄山市不仅走得稳,而且步伐也在持续加快。
黄山高新区是黄山市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该区以“一盘棋”的思维布局,统筹区域资源禀赋,基于建成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平台,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创业培训—项目孵化—企业培育—规模运营”的“双创”梯度体系。
从全市来看,2023年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108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并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3家、177家、13家。2024年以来,4户企业进入2024年度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库。
优化环境 激“市场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地方发展的靓丽名片、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也是投资的风向标、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走进黄山市富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2条智能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系统的支持下,电池片检验分选、智能化性能检验测试、成品包装入库等几十道工序有序进行。
这是黄山市唯一一家生产销售太阳能光伏组建的企业,每日可加工生产光伏组件近万片。
“抢抓机遇谋发展,税务部门的专业辅导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信心支持。”该企业财务负责人凌少凡介绍道,“2023年以来,我们享受到5000余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实打实的政策红利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有底气去引进新生产线。”
凌少凡口中的新生产线,是公司投资3亿元引进的年产1GW的高效太阳能光伏组建项目,提升了近3倍产能,并被认定为安徽省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企业和省级数字化车间。
营商环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为护航全市企业发展地更兴、行进地更稳,黄山市坚持“以企为本”,推深做实“千名干部驻企(项目)服务”工程,落实市经信局县处级领导包保区县和重点项目机制,定期摸排企业所遇难点难题,并给予针对性帮助与指导。同时,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全年服务企业超6000家,孵化成功企业超700家,培训中小企业人数超3000人次。发放人才引育专项资金42万元,为企业争取、兑现国家和省、市各类奖补资金7575.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