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信息】6月健康防病提示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告别了五月榴花照眼明,我们即将迎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仲夏六月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增加了多种疾病发生的风险。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近期应重点关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蜱虫病”)、百日咳、手足口病、疟疾、登革热等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蜱虫病”)
疾病科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蜱虫病”)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途径为蜱虫叮咬引起病毒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多在38℃以上)伴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该病每年春夏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疫源地生活、生产的居民,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防控建议:
1.尽量避免在蜱虫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不要穿凉鞋。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3.野外工作、旅游的人员在回到家后最好上下检查一遍身体,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是否有黑痣样的赘生物。
4.有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蜱虫叮咬史。
百日咳
疾病科普:
百日咳是由百日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
预防措施:
(1)及时接种疫苗。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2)规范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3)公众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
手足口病
疾病科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防控建议:
(1)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触摸公共设施(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和游乐设施后及时使用洗手液或在流动的清水下洗手。
(2)注意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孩子使用的餐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3)接种疫苗,接种肠道病毒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鼓励根据自身情况,接种手足口疫苗。
疟疾
疾病科普: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通常在人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和寒颤)可能较轻,之后出现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典型疟疾症状。尽管我市已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非洲、东南亚和中美洲仍有80多个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我市仍存在境外疟疾输入造成本土传播的风险。
防控建议
1.流行地区预防:做好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居住场所要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室内喷洒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蚊,野外工作时穿长衣长裤。在当地如果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回国后注意事项:有疟疾流行地区旅行史的人员在入境前如果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表现,应提前申报,配合海关检疫人员进行相关检验。回国后如果出现疟疾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
登革热
疾病科普: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经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多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严重时可致死。被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或隐性感染。凡来自登革热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入境后15天内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
防控建议
1、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建议夏季使用纱窗、纱门、蚊帐防蚊,可以使用环保型灭蚊用品,如灭蚊蝇灯、电蚊拍等;
2、按说明使用蚊香、杀虫剂等,注意时常更换品牌,以免蚊虫产生抗药性;
3、有孕妇或幼儿的家庭最好避免使用蚊香、杀虫剂;
4夏天外出旅游,应穿浅色长袖衫及长裤保护,在外露的皮肤上,每4小时左右涂抹一次驱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