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建设】黄山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黄山市现有全市博物馆共计51家(国有馆20家,非国有馆31家)、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美术馆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5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深入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完成市政府重点项目黄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化馆新馆)项目搬迁运营。全面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全市11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20个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各公共文化场馆加大展览展示、公益培训班、讲座、比赛等活动开展。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黄山市图书馆“黄山自然讲堂”项目被文旅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黄山市图书馆“黄山自然讲堂”科普阅读推广、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行走的徽文化”主题社教活动,2个项目荣获省厅表彰2023年度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成功举办“山水知音•相会黄山”第十四届皖江八市群艺大赛、全市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全市广场舞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遴选优秀节目参加第十八届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
2.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2023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黄山市图书馆、屯溪区图书馆、歙县图书馆、休宁县图书馆4个馆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黄山区图书馆、徽州区图书馆、黟县图书馆、祁门县图书馆4个馆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自1994年开始,每四年评估一次。我市此次评估结果与第六轮评估相比,取得较大进步。第六轮评估我市评为国家一级馆3个,国家二级馆1个,国家三级馆4个。此次,市图书馆及三区四县图书馆全部评为国家二级以上,彰显了我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取得巨大成果。
3. 积极开展“送戏进万村”工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为全市每个行政村送一场演出。不断深化供需衔接,优化供给质量,计划全年完成692场,共完成演出732场,占年度任务数的105.17%。,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看戏看演出需求。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省文化和旅游厅表彰为2023年送戏进万村工作市级最佳组织单位。
4.加大“四季村晚”等活动举办。搭建以群众为主角的群众文化舞台,加大“四季村晚”、“大地欢歌”等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力度。其中,10月22日,屯溪区南溪南成功举办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屯溪区南溪南村全国秋季示范村晚、黄山区焦村镇汤家庄村晚入选2023年安徽省“最美四季村晚”。徽州区广场舞《晒秋咯》入选参加2023年安徽省广场舞集中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