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9652/202402-00085 信息分类: 歙县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招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其他,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发文日期: 2024-02-19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4-02-19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甜而不腻的深渡蒸糕

作者:歙县文旅体局 发布时间:2024-02-19 10:27 信息来源: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阅读次数:


蒸糕,亦称发糕、米糕。“糕”与“高“谐音,寓意高福高寿、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蒸糕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小吃,其做法大同小异,而深渡蒸糕采用徽州土产的甜酒酿做发酵剂,别具风味。

出笼的蒸糕如小圆饼,直径约10厘米,色泽洁白如玉,柔软富有弹性,密布细细的发孔,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黏。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尤其适合老年人、儿童食用。

深渡蒸糕的制作大致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洗米、浸米;二是磨浆发酵;三是舀浆蒸煮。制作程序并不复杂,技术关键在发酵环节。
首先是浸米。先选用一定量(根据所需而定)的籼米(以晚籼为佳),掺入10%左右的糯米,除去沙石、谷壳等杂质,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一6小时(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而定),待米粒吸满水充分饱胀后,即可使用。
二是磨浆发酵。将浸泡后的米滤去多余的水,放入石磨中(此道工序现在一般使用机器完成)磨成米浆。再将米浆过滤,除去颗粒物,置于特制的木桶内,加上白糖或红糖,放入土制酒酿制成的老酵(老酵以温开水化开),盖上盖子,让其发酵。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发酵情况,发酵火候的掌握完全凭的是经验的积累,发酵时间不到,蒸糕太硬,影响口感:发酵过头,蒸糕有酸味,影响食欲。一般要等到糊状的米粉起大量的水泡时就可以了。
三是制饼蒸煮。待木桶内的米浆充分发酵后,用勺子舀浆平铺在竹制蒸笼内,待排满一屉屉蒸笼时,就可将蒸笼置于大锅上。锅内的水早已放上,在制饼时就用大火烧开,此时保持火候蒸40分钟左右(以不沾手为准)。蒸笼内的米糕受高温及发酵的双重作用,变得白白胖胖,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将蒸笼盖打开,取出一屉蒸笼,反转倒扣在案板上,水气氤氲,揭开蒸布,清香白胖的蒸糕就呈现在你的面前。稍冷却,就热食用,一股白米的香味,再加上酒酿的酒香气,混杂在一起,直接冲击你的味蕾,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三两口,一块蒸糕就被“消灭”了。一个是不过瘾的,再接连吃上三五个也是常事。现在,深渡老街的入口处,有一家蒸糕铺,常年制作销售,想吃深渡蒸糕的家乡人及外地客人很方便购买食用。
当然,蒸糕还可以根据各个人的口味,加入各种配料或嵌上葡萄干、红枣等。

歙县南乡的很多乡村,如昌溪、唐里、湖村等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就要拓“虫窠”,其制作的前期过程与深渡蒸糕是一样的,只不过发酵好的米浆不是上蒸笼蒸,而是下油锅拓制,如同拓一般。置一平底锅,上灶开小火,在锅底刷一层菜籽油,舀一勺米浆放进去,拓制成大饼状。煎好的“虫窠”,黄中带白,香软可口,微甜清香,比发糕有嚼头。

“二月二”是祭祀土地的民俗节日,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虫窠”又被作为祭祀的供品。取名“虫窠”,寓意春天百虫复苏,烫死害虫,以保丰收,也表达了农民祈愿全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深渡蒸糕也作为寿宴、婚宴等喜庆活动的小吃。深渡蒸糕以籼米为主要原料,含有蛋白质、脂肪、核黄素、烟酸、各种矿物质以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富含营养。籼米具有益气、养阴、润燥、补气养心、养肝滋体、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而经过发酵的蒸糕又利于消化吸收,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小吃。

   关于蒸糕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一天,一位农家小媳妇在准备蒸糕拌粉时,不小心碰翻了搁在灶头上的一碗酒糟,眼看酒糟流进了米粉中,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小媳妇既不敢告诉公婆,怕受到责骂,又不忍把米粉倒掉,怕糟蹋粮食,只得把拌了酒糟的米粉依旧放在蒸笼里蒸。由于酒糟的发酵作用,这一笼糕蒸得特别松软可口,还有一股淡淡的酒香。于是,一种小吃就在这一美丽的错误中诞生了,世代传承,成为普通群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