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而不腻的深渡蒸糕
蒸糕,亦称发糕、米糕。“糕”与“高“谐音,寓意高福高寿、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蒸糕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小吃,其做法大同小异,而深渡蒸糕采用徽州土产的甜酒酿做发酵剂,别具风味。
出笼的蒸糕如小圆饼,直径约10厘米,色泽洁白如玉,柔软富有弹性,密布细细的发孔,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黏。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尤其适合老年人、儿童食用。
歙县南乡的很多乡村,如昌溪、唐里、湖村等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就要拓“虫窠”,其制作的前期过程与深渡蒸糕是一样的,只不过发酵好的米浆不是上蒸笼蒸,而是下油锅拓制,如同拓一般。置一平底锅,上灶开小火,在锅底刷一层菜籽油,舀一勺米浆放进去,拓制成大饼状。煎好的“虫窠”,黄中带白,香软可口,微甜清香,比发糕有嚼头。
“二月二”是祭祀土地的民俗节日,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虫窠”又被作为祭祀的供品。取名“虫窠”,寓意春天百虫复苏,烫死害虫,以保丰收,也表达了农民祈愿全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深渡蒸糕也作为寿宴、婚宴等喜庆活动的小吃。深渡蒸糕以籼米为主要原料,含有蛋白质、脂肪、核黄素、烟酸、各种矿物质以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富含营养。籼米具有益气、养阴、润燥、补气养心、养肝滋体、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而经过发酵的蒸糕又利于消化吸收,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小吃。
关于蒸糕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一天,一位农家小媳妇在准备蒸糕拌粉时,不小心碰翻了搁在灶头上的一碗酒糟,眼看酒糟流进了米粉中,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小媳妇既不敢告诉公婆,怕受到责骂,又不忍把米粉倒掉,怕糟蹋粮食,只得把拌了酒糟的米粉依旧放在蒸笼里蒸。由于酒糟的发酵作用,这一笼糕蒸得特别松软可口,还有一股淡淡的酒香。于是,一种小吃就在这一美丽的错误中诞生了,世代传承,成为普通群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