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年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46.3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9.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9.8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606.6亿元,增长5.7%。
1.旅游市场欣欣向荣。创新开展“免减优·促消费”“观亚运·游黄山”系列活动,承办举办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安徽民宿大会、黄山旅游节、“四季黄山”系列发布会、户外交响音乐会等活动,成功举办香港主题推介。全年接待游客8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3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12.5%、12.7%,黄山风景区和西递、宏村游客接待量双双突破45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2.服务业活力激发。全年服务业增加值606.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2%,成为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13.3%、13.0%、9.0%和6.5%。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35.2%,连续4个月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分别增长35%和111.8%。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4.3%、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
3.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3亿元,增长4.4%。农产品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其中粮食总产量29.6万吨,增长1.3%;油料产量3.6万吨,增长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4万吨,增长1.9%;猪牛羊禽肉产量7.7万吨,增长3.9%;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2.8%;禽蛋产量4.1万吨,增长9.0%。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实施以“茶花草鱼”为重点的“六业千亿”行动,综合产值达1009亿元。
4.工业经济持续恢复。深入实施制造业“3115”行动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1—11月,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4%,居全省第5位。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6.3%、居全省第4位。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8.9个百分点。
5.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创新“148”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和国企+园区+基金+专班“四位一体”招商机制,组建8支重点产业领域攻坚行动“双招双引”小组。全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469个,到位内资437.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5个。皖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129个项目竣工投产,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等202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7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2.5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级补助资金8.04亿元。
6.升级消费较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6亿元,同比增长3.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7.5%。限额以上单位中,与升级类消费相关的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6.2%,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5.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83.0%。
7.金融市场总体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91.6亿元,增长9.4%,余额比年初增加170.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594.1亿元,增长10.3%,余额比年初增加149.3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567.8亿元,增长14.7%。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年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233.58亿元,同比增长20.8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48个百分点;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43.19%。
8.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59元,增长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5元,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5,较上年缩小0.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等重点领域支出分别增长6.6%、12.6%和12.5%。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八大类价格“五升三降”。5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暖民心行动知晓率和综合排名连续2年全省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