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自评情况】2022年黄山市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报送2022年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2022年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213所(中职10所、高中11所、初中36所、小学101所、九年一贯制49所、十二年一贯制4所、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总数132233人(不含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体育教师总数1375人(专职体育教师530人,兼职体育教师845人)。202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精神,认真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了学校体育工作自查自评,通过学校自评、区域审核,全市213所中小学校中,优秀等级130所,占61 %,良好等级78所,占36.6 %,合格等级5所,占2.3%,加分学校54所,占25.4%。
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市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制定印发了我市贯彻落实方案,着眼“五育”并举,狠抓开齐开足上好学校体育课、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发展、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重点工作落实,有效促进了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总体优秀率提升到17%以上。
(一)自上而下重体育。更新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主要领导统管、分管领导主管、体卫艺科主抓的领导机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青少年体育赛事计划,并以校园足球作为先行示范,联办校园足球赛、足球锦标赛等体育赛事,校、区县、市三级联动,为全市青少年搭建参赛平台。制定推门听课工作方案,组织市级听评课专家组深入教学一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情况,推动教学任务精准高效落实。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考核重要内容。通过召开全市学生体质健康培训会、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赛现场观摩,切实将学生体测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体育课程和运动会中,落实“五项管理”、“五大行动”、“双减”等体育政策文件。
(二)多方用力兴体育。一是完善资金投入保障。坚持上级争取一部分、财政安排一部分、学校统筹一部分,多方筹措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全市各中小学共投入体育工作经费4502.9万元,其中:体育场地建设投入3790.4万元,体育专用器材添置投入356.8万元,日常体育工作经费投入443.7万元。二是完善场地设施保障。2022年改扩建运动场地7块,投入2430余万元,并进一步添置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截至目前,全市田径场191块,篮球场425块,排球场140块,体育馆24个,学生体质测试室166个。全市体育器材达标学校共213所。三是完善教师队伍保障。目前全市中小学校体育专职教师530人,兼职教师845人,2022年,全市招聘了50名体育教师(小学17人、中学33人),体育教师缺额比逐年降低;不断加强体育教师培训,累计组织160余人次分别参加黄山市学校体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国校园足球线上线下专项培训、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班等。同时,认真落实体育教师待遇,督促学校按要求为体育教师配备运动服装,加大对优秀教师奖励,共有146名体育教师受校级以上表彰。
(三)立杆对标强体育。坚持从基础抓起,一是标准化开设体育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的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体育课时,市教育局经常性开展推门听课,督促认真备课、高效上课,严防占课。二是常态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中小学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学校重要工作之一,严格落实两操和大课间活动,全面推进冬季长跑,并结合校情生情,开发校园武术、花样跳绳、趣味体育等特色体育活动,积极服务“双减”,真正落实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三是规范化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对照年底前完成此项工作的时间要求,倒排时间表,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培训会,加强测试和数据上报的指导、督查和审核,至12月31日,完成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及上报。四是专业化实施体育中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制定全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重启必考项目,总分60分。全市共41名考生申请单项免考,24名考生申请全部项目免考。五是立体化注重教体结合。联合印发了《黄山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市队校办的方式分别和屯溪二中、王村中学、百鸟亭小学共同合作激光枪、手球、田径项目队,田径运动员吴红薇、吴晶晶等在省运会上夺得数枚奖牌。各地各校同时通过组建校级运动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六是网格化加快校园足球发展。各地各校以课程普及和训练培养为两条主线,着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进一步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并通过引入社会专业优势力量,开展校园足球提升训练,强化层级联赛制度。举办了黄山市第六届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和市直学校第七届初中组校园足球选拔赛,配合体育局举办了新民晚报中学生足球赛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3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幼儿园足球特色学校。
(四)针对难题抓体育。一是针对学生发生意外事故问题,各地各校为所有学生购买了校园责任险,参加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学校为相关队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伤害应急处置和救护能力。二是针对体育教师偏少问题,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推行合班上音体美课程;部分区县教研室组织年轻教师为农村学校送教音体美,帮助兼职教师解决教学困惑,掌握熟悉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新规律。
三、工作打算
2023年,我市将继续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决策部署和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持续推进学生体魄强健工程,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严格体育课开设要求。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中小学和幼儿园研发富有特色、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课程。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项目,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二是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三是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市、区县、校三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制度。鼓励学校与市、区县体校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四是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补充体育教师,建立多元化专兼职体育师资队伍,解决结构性短缺问题。逐步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学校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五是进一步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体育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继续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在中小学建设体育场馆,与体育基础薄弱学校共用共享,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不断改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条件。六是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完善市、区县、学校三级监测机制,配合省教育厅做好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广泛开展形式丰富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力争我市中小学体质健康优秀率逐年提升。
黄山市教育局
2023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