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9652/202304-00040 信息分类: 歙县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招商 发文日期: 2023-04-15
发布机构: 歙县文旅 发布日期: 2023-04-15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发改综合〔2023〕183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关于印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2023年歙县工作要点的通知

作者:歙县文旅体局 发布时间:2023-04-15 14:59 信息来源: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阅读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2023年歙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2023年歙县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 示范区和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 推动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落细落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加快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1. 成立县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以 下简称“旅游目的地建设”)领导小组,参与编制生态型、国际 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2. 组建黄山市歙州农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公司发 展壮大。(责任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税务局等)

3. 开展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推介,联 动开展“最美皖南”主题宣传推广。(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

4. 统筹安排县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度假、创意 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等五大高端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委等)

5. 围绕五大高端服务业、绿色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重 要民生工程等,建立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重 大项目库,入库项目在用地用林、资金支持、建设协调上优先给  予保障,争取纳入省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责任单位:县发  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 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等)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库,积极赴沪 苏浙等地区对接招商,通过邀请文旅企业来我县考察和举办招商  引资对接活动等方式,做好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服务(责 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各乡镇、 县直各单位)。依托歙县历史厚重、山水交融的特色,创新举办 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徽州古城百公里越野赛、歙县公 开水域游泳赛、环长三角不止骑自行车赛、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等 品牌赛事,力争参赛人次达4万。(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县直相关单位)

二、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6. 贯彻落实黄山市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工 作推进方案(2022-2025年),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 任、明确工作分工。(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7. 积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歙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8. 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培育打造乡村旅游集 聚区和融合发展示范区。聚焦全省乡村旅游“421”专项行动,  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品质,创建1个精品主题 村、1家“后备箱”工程基地,打造1条风景道,10家精品民宿, 30个“双微”提升点,培养15名经营管理人才。培育新安江山 水画廊马拉松精品体育赛事,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积极推进省、市、县“美食村”、“美食街区”打造。(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9. 推动皖浙1号风景道提质升级,推深做实交旅融合发展, 进一步扩大旅游风景道影响力。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推出一批  色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徽文化 · 大地艺术季”统揽全局, 持续打响“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县 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农文旅集团等)

10. 积极发展“徽州府有蓦”“许村有菖”等沉浸式“剧场 经济”。推广夜间美食餐饮,结合徽州文化,推出时令美食、 州小吃、船游(车游)美食等一批“美食+文化场景”的特色主题 餐饮。(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文旅集团等)

11. 持续实施全省“512”旅游重点项目工程,加快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紫阳烟雨徽州旅游度假村开发项目(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农文旅集团等)

三、 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创新

12. 继续做好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推进国保三阳 洪氏宗祠、石潭吴氏宗祠和省保叶村洪氏宗祠等文物保护单位修 缮保护。(责任单位:县文物事务中心,配合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徽州古城保护事务中心、农文旅集团等)

13. 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非遗名录体 系和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开展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 报工作,参加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举办2023年歙县鱼灯文 化节暨鱼灯制作技艺创新大赛,以鱼灯文化嫁接农、文、旅、体 活动创新,实现县域内山、水、村、夜等经济有效转换。制定歙 县非遗鱼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及歙县徽剧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度推进文旅融合。(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有关乡镇)

14. 贯彻落实安徽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戏剧创作孵 化计划。参加安庆黄梅戏展演周。开展濒危剧种戏曲公益性演出、 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组织新时代现实题材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15. 参与“大美黄山”专题展,持续推出“歙影角”、徽州古城摄影大展、摄影师训练营等,进一步扩大黄山的知名度、美誉度。(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单位:县徽州古城保护事务中心、有关乡镇)

四、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16. 高标准建设新安江一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进一 步健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绩效评估体系。持续开展新安江流域 综合治理,深化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 地建设成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责任单位:县 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

17. 继续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建设,加快2022年 生态综合补偿试点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探索市场化、 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责任单位: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县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18. 积极配合市级打造涵盖林权、排污权、用水权等交易的 综合性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责任单位:县 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配合单位: 县财政局)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 绿色基金、绿色担保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 碳金融产品,开展林权、水排污权等主流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 (责任单位:人行歙县支行,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银保监组 )组织能工巧匠利用合肥农交会平台,宣传展示我县独特的乡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实施高端绿色农产品创建行动,支持打造高质量的“皖西南绿色茶谷”。(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歙茶产业发展中心)

19. 加强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开 展饮用水源安全评估。完成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和 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开展规模化种 植业污染防治,探索氮、磷生态拦截模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茶(菊)园绿色防控。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建立农资 “智慧监管”体系,完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实施秸秆和畜 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农膜和农药 装废弃物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歙茶产业发展中心)

20.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高质量实施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 程,加强湿地保护,扎实推进皖南生态屏障建设,实施人工造林 0.412万亩。(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强化新安江流域水土保持治 理,实施歙县璜田小流域、对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县水利局)新建 污水管网3公里、改造2公里,新增绿道建设2公里,新增街头绿地1处。(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1.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提升厨余垃圾单独处理能 力。(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 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完成户厕改造600户,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个以上。(责任单位:县 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 车,倡导“微公交”“定制公交”“预约响应+乡村旅游”等公交 运营方式,引导公众绿色出行。(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积极 参加中国(黄山)生态产品博览会暨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责任单位: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心)

五、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2. 加快推进G56 杭瑞高速杞梓里互通立交、皖浙1号旅 游风景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新安江小川大桥等项目开工,长 陔岭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23. 积极推进5G 网络深度覆盖,深入推进IPv6 规模部署。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持续培育重  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加快 推进粮食冷链物流产业园、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徽投集团、开投公司)

24. 积极配合推进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等项目。(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徽投集团,配合单位:县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六、 保障措施

25. 建立适合景区、民宿等文旅企业的审贷机制,简化相关 贷款手续。允许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文旅企业按规定用其经营权或未来收益作为贷款抵押物,对现金流和客流稳定的旅游景区,积极开展景区经营权质押贷款业务。(责任单位:歙县银 保监组,配合单位:人行歙县支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财政 局等)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效用地,探索开展集体经营性土地入 市试点工作,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宅基地、存量工业用地等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 划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各乡镇)

26. 积极与示范区地区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支持安徽省行知 学校走产教融合之路。(责任单位:县教育局)鼓励支持高层次人 才参加省突出贡献人才奖、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和省学术技 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评选。(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7. 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开展要点实施情况评估,协调 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走深走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文化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