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山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参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规划引领,以产业转型、消费升级为导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服务业发展呈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良好态势,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期间历经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复杂局面,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服务业逐渐恢复健康平稳发展。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472.9亿元,增长6.9%,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8%。尽管受到三年疫情影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仍然实现了正向增长,2020-2022年增速分别为1.3%、8.5%和0.3%。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在有所回落之后(2020年57.4%、2021年56.6%),于2022年底回升至56.8%。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旅游市场的放开,全市服务业也迎来了强势复苏。2023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排名全省第7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5%,高于全省占比8.9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业行业结构也有所优化,以规上服务业企业为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占比有所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以旅行社企业为主向人力资源服务发展。
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量5723.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0.84亿元,分别较2019年恢复77.32%、71.40%。2023年1-6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3610.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13%,较2019年增长5.13%,全市旅游总收入330.75亿元,同比增长109.65%,较2019年增长5.54%。恢复程度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二、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1.文化旅游。做优休闲度假产业链。黎阳in巷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宏村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东黄山旅游度假区、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跻身省级旅游度假区。西递景区创建全省“席地而坐”景区标杆打造国际乡村旅游新典范。做强乡村民宿产业链。目前全市民宿共计3100余家,占安徽省70%以上,其中全国甲级旅游民宿31家,丙级旅游民宿11家。歙县西街一号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全省唯一。逐步形成了黟县、屯溪、汤口、西溪南等一批以传统古村落为依托的精品民宿集聚区,加快建设环黄山、环太平湖、沿新安江、环月潭湖、环齐云山等一批特色主题民宿集群。打造研学旅行产业链。全市现有4个国家级研学基地、22个省级研学基地、26个市级研学基地和20个市级研学旅游示范点,并建立了有409人的研学指导师人才库,2023年入选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打造了戴震纪念馆、屯蒙学舍、程大位珠算博物馆等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延伸自驾旅游产业链。构建特色自驾营地体系,翡翠谷、芙蓉谷、东黄山度假区、黄山奇瑞途居房车露营地入选首批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打鼓岭露营地、浦溪河休闲旅游区、黄山翡翠谷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获评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2022年举办“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黄山市自驾游大会启动仪式,推出8大深度自驾游产品,与奇瑞捷途“旅行+”自驾游生态圈战略合作签约,打造“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创新非遗文创产业链。推进徽艺小镇建设,建成歙县非遗展示馆(全省第一个县级馆)、歙县鱼灯馆、吴笑梅剪纸体验馆等,齐云小镇荣获“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打造宏村、屏山非遗文化集聚区,宏村建成非遗研学与传播基地2处,屏山建成琢艺堂综合性非遗传承基地,进驻非遗体验项目10个。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1处、2022-2024年度省级非遗传承基地20处、市级传习基地122处。
2.会展经济。初步形成招商推介、产品展销、行业交流三大系列会展,龙头企业在会展经济中的拉动效应明显。2021年黄山市成功举办会议展览活动25场,展会累计签约项目197个,协议投资总额491.6亿元。2022年8场重大展会活动签约引进项目165个、协议投资额409亿元。黄山发展大会、新安医学发展大会、民宿发展大会、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徽菜产业发展大会等品牌展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际会客厅”地位进一步凸显。外交部举办三个阶段74场国家主场外交活动、第七次“1+6”圆桌对话会等,“屯溪倡议”载入外交史册。精心筹备RCEP地方政府高层合作论坛、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中国屯溪“一带一路”文化论坛等一批外事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论坛。携手北京城建集团在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谋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全市会展业基础设施水平。
3.休闲康养。推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黄山市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挂牌,新安医学展示馆投入使用,皖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持续推进。设立徐经世国医大师、杨永晖名老中医工作室、方朝晖博士工作站等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和交流平台。挖掘研究新安医学文献典籍和名方,推动“益坤消痞丸”等11种院内制剂的申报备案,发布30种新安医学民间验方名录。大力培育康养产业。2022年我市生命健康在库企业55户,总产值15.67亿元,全市签约、开工、竣工生命健康产业项目113个、登记金额230.73亿元。华泽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康堂中医诊所、齐云山睡眠谷等项目顺利运行,院藏徽州新安医学康养模式日臻成熟,全省首家医药创新柔性服务站(黄山工作站)挂牌运营,国家新药安全评价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心、臻格COMO、市医院GCP等平台加快建设。构建康养旅游产业链。2022年新增3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编印《康养黄山》发布20条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建立黄山区焦村、祁门县渚口村、新安村3个特色中医药旅游乡村。全市共拥有省级康养类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3家、康养特色小镇5家、康养(疗休养)基地33家,特色中医药旅游乡村3个,先后推出五批黄山市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共75家。徽州区潜口太极养生小镇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4.体育产业。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出台《黄山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成立黄山市体育产业促进会,举办体育消费节,累计发放体育消费券超20万元。2021年我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28.92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2171.38元,同比增长6.26%。推进体育产业平台建设。2020年以来,新增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4项、首批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1个、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5项、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1个、长三角地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1个。与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田径协会、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和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打造黄山赛事品牌。建立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组委会联席会议制度,高质量筹办重大赛事活动。圆满承办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全国竞走大奖赛暨竞走项目世锦赛&亚运会选拔赛、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资格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持续举办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积极筹备中国黄山马拉松、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2022年共举办70余场赛事活动,截至2023年6月本年度已举办30余场赛事活动。
5.科技服务。全市创新创造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市授权专利628件,其中发明专利88件、实用新型485件,外观设计5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67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3件。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全市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4家,以及9家专业化、差异化、多元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重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服务类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进一步培育建设黄山中科创新广场孵化器。推进“尖塔重器”建设工程。现有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黄山学院院士工作站已进入省级拟备案阶段。黄山徽扬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与浙江大学签订新一轮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前期研究和材料收集等准备工作。推进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产学研、金融中介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6.现代金融。持续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施企业上市“五年三番”专项行动,精准开展万企资本市场培训,加快培育上市后备企业。组建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探索打造“基金村落”,加快建设“基金丛林”。截至目前,在黄山市注册的基金有国元种子基金、高新毅达新安江专精特新创业投资基金、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20只,基金认缴总规模92.15亿元,实缴到位资金34.6亿元,累计投放27.88亿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径。支持农发行绿色金融“村落徽州”保护与利用项目向全市拓展。开发“茶叶贷”、“枇杷贷”“鳜鱼贷”等特色金融产品72款,开展差异化授信,6家银行实现纯线上“秒批秒贷”,累计授信35.94亿元,发放信用户贷款1.1万余笔14.9亿元。2022年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成功更名为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平台交易要素从林权拓展至农村产权,水排污权,林业碳汇,水权等13类,完成了新安江流域首笔水权交易,累计完成交易额32亿元,项目总溢价5200余万元。
7.现代物流。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实现了黄山-宁波舟山港、黄山-上海港2条线路的海铁联运,黄山-宁波舟山港2022年发运集装箱778标箱,约9336吨,黄山-上海港于2023年6月开始正式运行。2023年4月内贸多式联运项目(黄山-芜湖-武汉-绵阳)正式启航。黄山-中欧中亚班列运输货物、通道、班列集结中心持续扩充,累计发运652标箱,运输茶叶约4890吨。黄山货运站改造完成于2023年4月起试运营。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于2022年9月通过合肥海关验收,成为省内继合肥机场后第二个具备国际(地区)货运业务功能的机场,2021年以来黄山机场监管场所、场地共完成3批次进出口货运业务。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印发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物流业发展规划,牵头开展康养产业、会展业、物流业课题研究,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及有关工作部署,制定印发《黄山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计划(2022-2025年》,聚焦推动文旅融合锻长板和促进现代服务业补短板,提出14个行动38项具体任务。分年度制定工作要点,推动行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2.培育壮大平台载体。促进服务业创新、集聚、融合发展。省“十四五”改革创新试点稳步推进。屯溪区通过打造民宿集散与服务平台,探索民宿产业数字化聚集新路径。平台直接打通头部旅游平台OTA渠道,强化资源整合提高徽州民宿品牌整体营销推广能力,同时通过服务共享和集中采购模式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目前已有还淳度假民宿、老街溪街庭院等25家民宿签约进驻,153家民宿正在对接体验中。平台公司于2022年底成功纳入限上住宿业统计,实现了经营数据的统一归集,为全省首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质增效。以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发展。全市现有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18家,2022年完成营收266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入园企业5700余户,带动超6.5万人就业,从以旅游休闲为主的单一类型向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科技服务、新型专业市场等类别拓展。两业融合发展先行先试。歙县经开区入选首批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围绕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生态,依托车用仪表及电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园区。
3.落实助企政策,强化对上争取。市财政每年安排市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800万元,对服务业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奖补。2019年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5336.8万元,支持近450余项事后奖补和45个重点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和品牌化、标准化、质量化建设。黄山旅游集团、徽黄旅游集团先后荣获“安徽省现代服务业30强”称号。目前正在根据市级产业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部署,研究修订资金管理办法。2019年以来累计争取文旅、物流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7477万元,支持高新区非遗馆、市生猪屠宰配套冷链等9个项目建设;省级服务业资金4700万元,支持非遗创意园小镇客厅、琢艺堂徽州三雕非遗传习基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