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市长孙 勇:解读《黄山市茶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2020-2022年)》
市政府市长孙勇就《黄山市茶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2020-2022年)》进行解读。
问:请您介绍一下《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
市政府市长孙勇:茶业是黄山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持续推进茶业提质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茶园基础条件薄弱,农残时有检出,茶企整体实力不强,茶农组织化程度低,茶旅融合不够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市政府决定出台《黄山市茶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2020-2022年)》,加快推进我市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全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问:请您介绍一下《实施意见》的制定过程?
市政府市长孙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市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代拟了《意见》讨论稿,书面征求了市直部门和各区县的意见,并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多次修改。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门听取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对茶产业发展提出要求。张正竹副市长多次带领市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意见》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修改完善,形成《意见(送审稿)》。1月21日,市司法局出具了合法性审查意见。2月12日,市政府第三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月14日,《意见》以黄山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问:请问《实施意见》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市政府市长孙勇:一是茶园绿色防控全域推进。到2022年,全市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病虫绿色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化学农药零使用,茶树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二是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名茶主题庄园、名茶特色小镇和茶旅线路。三是茶叶加工水平全国领先。到2022年,全市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线达到100条,茶叶加工产值与一产产值之比达到3:1。四是龙头企业实力加快壮大。到2022年,超亿元茶企达到20家,其中超10亿元茶企1—2家。五是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到2022年,全市茶产业加工业集群产值10亿元以上的达到6个,其中产值3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2个。六是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全市茶业一产产值每年增加2亿元以上,力争达到45亿元,茶园亩均产值达到6000元以上。
问:请问《实施意见》实施的对象范围是什么?
市政府市长孙勇:茶产业提升行动提出了近3年全市茶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按照“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推进我市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请您介绍一下《实施意见》的重点内容?
市政府市长孙勇:(一)生态茶园工程。1. 推进茶园全域绿色防控。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粘虫黄板,鼓励农民参加政策性茶叶保险。2. 加强名茶品种资源保护繁育与推广。开展地方优良原生茶树种质资源造册登记、调查收集,鼓励开展群众性的自选、自育、自繁、自用茶树良种活动。3. 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鼓励茶园间作桂花、红豆杉等乔木林,茶园套种玉米、花生等绿肥植物。4.推行国际茶行业道德规范。积极推行茶业有机运动理念,促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体培育工程。1.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我市主要茶类,每个茶类选择2—3家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大扶持,着力培育茶企“甲级队”“排头兵”。 切实用足用好国家、省已制定并出台的相关政策,积极对上争取。围绕企业宣传推介、贷款贴息、三产融合等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县级扶持政策,落实税收、用地、用电、金融、科技等优惠政策措施。2. 大力发展茶产业联合体。加快发展家庭茶场,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等茶业主体,积极稳妥推进茶园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茶园流转型、服务带动型茶园占全市60%以上。 3. 加快组建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搭建季节性采茶工信息平台。到2022年,省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和联合体都与生产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三)产业融合工程。1. 加快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利用充足的夏秋茶鲜叶资源,大力开发夏秋茶新产品,加大红茶、黑茶、乌龙茶、安茶、冬茶等开发力度,提高产量和品质。积极开发速溶茶、袋泡茶、茶酒、茶干果以及化妆品等产品,做好茶花、茶籽、茶渣等茶资源的利用。加快对全市茶叶初精制厂进行清洁化改造,到2021年全市茶叶初制厂基本完成燃煤替代工作。2. 积极发展茶产业链配套。加强茶叶包装设计,倡导简约大气、低碳环保的思路,开展各类设计包装创意大赛,设计一批充满黄山茶文化和企业文化特点的茶叶包装。3. 大力推进茶文旅融合。推行“旅游+茶业”“生态+茶业”,对全市茶业与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融合。4. 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引导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细分研判能力,做好产品结构调整,拓展黄山茶市场。到2022年,茶叶电商销售额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合作。
(四)品牌提升工程。1. 建设中国名茶之都。与中茶协、茶叶学会、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徽茶文化研究会加强合作,发挥黄山市茶叶协会作用。2. 培育知名品牌。加快推进以区县为单位创建和提升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合作,共享共建企业品牌,实现品牌的价值延伸。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大我市农产品整体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各类茶展,组织茶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或参与形式多样的展销会、茶博会、研讨会、文化节。
问:请您介绍一下《实施意见》的创新举措?
市政府市长孙勇:1.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防治模式。通过科学合理设置粘虫黄板密度和位置,以生物农药为辅助的方式对茶园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
2.全域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覆盖全域茶园。
3.实行优质优价。对落实绿色防控制度的农户发放“绿色防控茶园卡”,建立优质优价机制。
4.建立“红黑榜”制度。加强农残检测和病虫测报预警,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红黑榜”制度,将农残检测数据与茶产业扶持政策挂钩。坚持执法和宣传结合,劝阻制止化学农药进茶园;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引导村组织将茶园绿色防控写入村规民约,强化群众监督,推进茶叶绿色生产化风成俗。
问:请问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
市政府市长孙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整合安排市级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与银行、投资机构合作发起设立茶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依托安农大茶叶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人才聚集和研发优势,充分发挥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茶叶科技创新团队的作用,研发推广先进适用、节本高效、绿色环保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力争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以茶学专业为龙头、以茶产业链的相关专业为基础的“茶产业链专业群”,把人才培养植入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