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举措”优环境稳经济促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娘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工业企业的主抓手,全力以赴优环境稳经济促发展。1-6月,全市54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0.8亿元,同比增长2%。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383家)上半年实现产值207.9亿元,同比增长2.7%。牵头的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产值82.3亿元,同比增长9.2%,占规上比重29.3%。
一是资金扶持助企纾困解难。制定一季度稳企增效“10条”、助企纾困“30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40条”中支持工业发展政策,加强国家和省、市纾企解困政策宣贯。今年以来,对上争取国家和省级奖补资金4772万元,惠及企业51家、项目54个。落实市级资金新型工业化和稳企增效企业4095万元。
二是贴身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认真参与“新春访万企”“优环境稳经济”活动,扎实开展“千名干部驻企(项目)服务”工程,建立局领导包保区县、 包保重点项目机制,“一对一”上门对企业开展“零距离”服务。截至目前,省、市领导及市直部门共接待企业111家,摸排问题144个,已办结139个,办结率96.5%。“点对点”帮扶破解新材料产业发展难点,对新远科技年产4.3万吨缩醛系列精细化学品及0.5万吨电子专用材料项目进行重点帮扶突破,先后两次赴省经信厅对接,进行专家论证,及时高效解决该项目产业定位问题和首次工艺认定问题,使项目安评、环评、能评全部顺利完成批复,从项目提出到签约落地,仅用了4个月时间。
三是加强协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疫情防控形势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工作要求,在抗疫中协调解决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受阻问题,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并通过为企业办理通行证、押车等形式,协调解决物流运输问题;落实“白名单”制度,在极端情况下,对省级“白名单”21户、市级“白名单”152户企业实行闭环管理生产。
四是产业对接促进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全市产业链产销供需情况摸底调查,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市内配套需求企业21家、市外配套需求企业33家。先后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供需对接会,参加企业50余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达30余个,得到企业充分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