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203-00351 信息分类: 部门解读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2-03-1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市农业农村局:解读《黄山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

作者: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3-17 10:09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一、起草背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乡村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产业链条不长、三产融合不够、要素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时期,加之《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黄政秘〔2017〕29号)已经到期,需要出台新一轮惠农政策,以进一步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起草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

(二)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产发〔2020〕4号)

(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21〕24号)

(四)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 —2025 年)》(农规发〔2019〕33 号)

(五)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皖政发〔2021〕1号)

(六)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6号)

(七)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黄字〔2021〕13号)

(八)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

三、起草过程

根据市领导指示,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起草了《黄山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在黄山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向市直相关部门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期间,共收到24条反馈意见,采纳20条。并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风险性评估等程序,经市委、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印发实施。

四、主要内容

《黄山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共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包含7个附件(6个实施方案和1个测算表)。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一是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两强一增”行动为统领,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组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计划,全市形成“徽茶产业链条最强、中药产业品质最优、养殖产业特色最显、林特产业价值最佳、农旅产业乡愁最浓、数字产业赋能最高”的发展格局,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基本原则。生态引领,品质赋能。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因地制宜,品牌赋能。依托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等本土特色资源,打响“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品牌体系。市场导向,数字赋能。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农村“双招双引”力度,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强化科技对乡村产业的支撑作用,推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乡村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

——实现徽茶产业链条最强。提升“中国名茶之都”形象,徽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升级优化。全市实现茶叶产量5万吨,一产产值54亿元,发展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综合产值300亿元。

——实现中药产业品质最优。挖掘“中国御医之乡”精髓,创建“徽五味”(黄山贡菊、徽灵芝、绿萼梅、祁白术、祁黄精(多花黄精))道地药材品牌,建成皖南绿色生态药源基地。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70亿元。

——实现养殖产业特色最显。传承“徽州味道”,发展皖南花猪等地方品种生产基地,创响“中国蜜蜂之乡”品牌,打造全国最大的黄山臭鳜鱼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全市养殖业综合产值达150亿元。

——实现林特产业价值最佳。围绕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发展一批最美果园。立足山地优势,建设一批林特标准化“小产区”。打好“中国特色竹乡”品牌,提高笋竹产品附加值。全市林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

——实现农旅休闲乡愁最浓。围绕黄山全域旅游,打造“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品牌,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实现产村融合发展。全市乡村农旅产业总收入突破350亿元。

——实现数字乡村赋能最高。农业物联网推广示范覆盖所有区县,农村电商实现线上网销农产品品类全覆盖、行政村农产品电商服务全覆盖,农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全市形成以行政村为结点的“三农”服务“一张网”。全市数字乡村产业总收入达70亿元。

第三部分重点工作。

一是做强徽茶产业。围绕“中国名茶之都”,高质量建设徽茶产业集群,实施茶园全域绿色防控,推动茶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重点打造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十大特色产品基地。集聚发展多茶类开发与精深加工,大力研发夏秋茶新产品。加强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合作,强化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不断提升黄山茶业在国际上的行业地位。深度融合茶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发展名茶之都新兴业态。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82万亩左右,茶园亩产值6500元。

二是做优中药产业。支持发展药食两用品种,稳定发展特色道地药材,引导发展高效药材,开发保护珍稀药材,支持申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道地和珍稀濒危药材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着力打造黄山贡菊、祁黄精(多花黄精)两个道地药材产业带,建设一批中药产业强镇。推进中药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中医药养老康复与养生旅游基地。全市培育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25家,组建中药材产业联合体6家。

三是做特养殖产业。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推行养殖业“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突出发展皖南花猪、皖南中蜂、黄山黑鸡、黄山小黄牛等地方畜禽品种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徽州火腿”等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利用“中国蜜蜂之乡”国字号品牌优势,着力将黄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蜂产品和蜂具加工物流集散地。创响“山泉流水养鱼之乡”品牌,积极支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臭鳜鱼加工产业集聚区,实现黄山臭鳜鱼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是做精林特产业。加强特色干鲜品种的技术推广,提高设施栽培应用水平,建设高效、精品、生态果业,培育黄山香榧、三口柑桔、三潭枇杷等区域特色产品。重点发展竹园、油茶、箬叶生产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工、流通和销售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林下种植,打造一批高效林下经济示范点。依托丰富的竹园、果园、食用菌(菜)等基地,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农事体验等项目;积极开发森林古道和黄山古树之旅、农事风俗体验游等特色产品。

五是做美农旅乡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以行政村、乡镇为单元,以景区化打造为标准,整合美丽乡村、自然田园景观、百佳摄影点、精致农业等优势资源,打造20个市级农旅特色产业乡镇,创建100个左右具有黄山特色的A级景区村庄,培育5000个农旅经营主体,带动5万以上劳动力就业。规范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业态。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伴手礼。

六是做活数字乡村。抓住“新基建”机遇,以歙县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和黟县、徽州区西溪南镇、休宁县鹤城乡省级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农村电商示范镇,搭建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加快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茶叶、菊花等特色产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包括 6项措施。在组织领导方面,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个团队,一个技术支撑平台,一批配套政策”的要求,确保“六业千亿”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在强化政策落实方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和利用发改、税务、财政等部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行业新政。在健全投入机制方面,统筹使用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支持 “六业千亿”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经费(调整优化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茶产业专项资金、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区县财政要安排资金,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在扩大农业投资方面,全力做好“双招双引”工作,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企业、优秀人才签约落户,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双招双引”量质齐升。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用好农交会、农博会、鱼博会、黄山茶会等展示展销平台,加大黄山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宣传营销。推动“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等品牌融合发展。启动农产品区块链溯源平台建设,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强化科技创新方面,着力推进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在新品种引进选育、农业集成技术、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按照“对标欧盟、比肩欧盟”工作要求,实施化肥农药严格管控五年行动,建立健全农药集中配送、农资“智慧监管”、农产品质量追溯、网格化质量管控、农残监测“五大体系”。

五、政策解读咨询电话

如有对《黄山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不理解之处,可向黄山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科具体咨询,咨询电话:0559—2355585(办公时间:工作日8:00—12:00,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