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201-00387 信息分类: 规划落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01-2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

作者: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2-01-26 08:53 信息来源: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阅读次数:

一、2021 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202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9.1%、超年度目标 1.1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1%、超 3.6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9.1%、超0.1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5.5%、超 6.5 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39.2%、超 3.1 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2%、超 0.2 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6%、超 5.6 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增长 8.7%、超 3.7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2%和 10.9%、超 0.2 个、2.4 个百分点。

2、多项指标增速创近年新高。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创 2014 年以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创 2013 年以来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创 2015年以来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创 2017 年以来新高。

3、半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省反馈 17 项指标中有 9 项指标增速高出全省。其中:地区生产总值高 0.8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高 3.2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高 2.0 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高 2.6 个百分点、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高 4.9 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高 3.1 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高 3.3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 0.4 个百分点。

在长三角区域比较中,GDP 分别高于沪苏浙皖 1.0 个、0.5 个、0.6 个和 0.8 个百分点,且高于全国 1.0 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速也均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水平,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沪浙苏、固定资产投资高于沪苏。

4、六成指标增速同比进位。11 项指标增速位次同比前移。其中:GDP 增速居全省第 7、同比前移 9 位,也是 2004 年以来在全省取得的最好位次;服务业增加值第 9、前移 7 位,规上工业增加值第 7、前移 9 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第 13、前移 2 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第 10、前移 6 位,财政支出第 5、前移 1 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 10、前移 4 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第 8、前移 6 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分别第 6、第 8,前移 8 位和 5 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 5、前移 8 位。另外商直接投资第 6、两年平均增速居第 3。

二、当前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运行处于合理区间。2021 年,全市生产总值 957.4 亿元,同比增长 9.1%,两年平均增长 5.9%。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 18.3%、14.6%和11.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 4.1%、6.6%和 6.0%,总体提速回稳,处于合理区间。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8.2%,10.1%、8.5%(两年平均增长 5.5%、7.3%和 4.9%),分别拉动全市 GDP 增长 0.7 个、3.5 个和 4.9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核算的 10 个行业中拉动居前的五个行业分别是:工业增加值增长 11.5%,拉动全市 GDP 增长 2.6 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 12.4%,拉动 1.5 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10.2%,拉动 1.1 个百分点;建筑业增长 7.4%,拉动 0.9 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 7.4%,拉动 0.7 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稳中加快,装备制造业引领增长。2021 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1%;两年平均增长 7.5%,增速由一季度低于全省 3.2 个百分点到全年超全省 0.1 个百分点。一是大企业拉动明显。570 户产值增长面 63.3%;130 户产值超亿元企业增长 27.1 %,拉动全市总产值增长 16.3 个百分点。二是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31 个行业中,有 21 个行业产值增长,增长面 67.7%。前 10 大行业累计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 79%,增长 21.9 %,拉动规上工业增长 16.5 个百分点。三是创新动能增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0.2%,占全市工业的 32.3%,增速高于规上工业 8.1 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率达 51.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22.9%,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 6.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15.2%,比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高 3.1 个百分点。四是企业效益较快增长。1-11 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6.1 亿元,同比增长 19.6%。

3、有效投资增势较快,民间领域投资活跃。2021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9.1%,受上年四季度高基数的影响,增速较前三季度放缓 5.4 个百分点,但增速比上年仍提高 4.2 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 7.0%。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3.4%,同比提高 10.9 个百分点,高出全省 6.0 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 3.6 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加快增长。工业投资增长 15.5%,同比提高 9.7 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 2.7 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 10.5%,高于全省 6.3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2 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20.7%。三是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 民间完成投资增长 14.7%,同比加快 12.2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 7.4 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 8.3 个百分点。

4、“双循环”保持畅通,新发展格局稳步构建。一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产品销售稳步增长。全市工业产品内销产值增长 17.0%,出口交货值增长 18.0%,增速均快于工业总产值(16.0%),工业产品产销率同比提高 0.83 个百分点。二是市场销售继续回暖,线上消费增势强劲。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4.1 亿元,同比增长 15.5%;两年平均增长 8.2%。从行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分别增长 23.0%和 16.0%,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 15.6%和 21.5%,而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业三个细分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均超过 2019 年。线上消费快速成长,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77.2%,高于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 57.3 个百分点,较全省高 44.3个百分点。三是对外贸易高位增长,规模迈上百亿元台阶。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 16.6 亿美元,增长 39.2%,比前三季度加快 7.0 个百分点,较全省水平由前三季度低 3.9 个百分点转为高 3.1 个百分点。从人民币值看:全市进出口值突破 100 亿元,达到 107.4 亿元,同比增长 29.2%。

5、新兴动能持续壮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是新兴产业占比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 51.5%和 63.9%,同比分别提高 5.1 个和 1.2个百分点;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授权专利 2260 件,其中发明专利 255 件,同比增长 21.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1 件,同比增长 32.5%,高于全省 3.3 个百分点。三是新增市场主体增多。全市新增市场主体 22974 户,增长 11.5%;其中:新增企业 7051 户,增长 1.6%;新增个体户 15849 户,增长 16.7%; 12 月当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 2544 户,增长 38.3%。

四是招商引资持续向好。全市新签内资项目 502 个,实际到位资金 380 亿元,增长 15.6%;新批外资项目 38 个,增长245.5%,外资项目数量创 1994 年以来新高;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 26307 万美元,规模达到历史次高水平。此外,企业对金融需求有回升迹象。人民币贷款余额 1236.7 亿元,增长 13.5%,增速回升至 6 个月以来高点,高于全省 0.6 个百分点。

6、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生活质感不断提升。一是就业形势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99 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二是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差距持续缩小。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574 元,比上年增长 9.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882 元,增长 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98 元,增长 10.9%。城乡收入比 2.06,比上年缩小0.05。三是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 1.3%,猪肉价格下降 31.4%。四是环境质量保持领先。1-11 月,全市 PM2.5 浓度为 18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 99.7%,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全国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