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黄山日报:同心共筑文明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碧水蓝天文明城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如光,启人心智。对一座城而言,文明是最好的标签、最美的底色。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我市成功入选,喜讯传来,全城沸腾。这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群策群力的结果,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结果,亦是对创城成果的肯定,对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鞭策。
有志竟成,文明花开。创城以来,全市干群以志在必胜、争分夺秒的干劲,众志成城、使命必达的决心,汇聚成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磅礴力量。
夯实基础,坚决打赢攻坚战
回首来路,几多付出,几多收获。2015年2月,我市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2018年2月,我市再次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踏上了创城再出发的新征程。可面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违章乱建诸多短板、瓶颈如何突破?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
市委书记、市长身兼创城指挥部“双指挥长”,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创城工作,亲临一线督导、调研,并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与广大党员一同深入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各级各部门扛起主体责任,合力攻坚,建立33名市级干部、120家市直部门常态化包联创建机制,强化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实行创城“责任单位日巡查、牵头单位周督查、创城办月考评、结对城市季测评、文明委年考核”的责任落实机制,常态开展创城“日督查”“夜巡查”工作。
建机制、保常态、求长效。聚焦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基础设施、市民素质,我市出台《黄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黄山市深化全域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推动创建任务精准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查问责,出台《黄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职责规定》《黄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试行)》《黄山市文明创建荣誉动态管理实施细则》,不断对标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问题;制定《黄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八项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黄山市“创城双月”集中行动工作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推行创城“月考评”、社区(村庄)“擂台赛”月测评,通过建章立制、完善机制,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润物无声,培育文明新风尚
节日节气传承优秀文化、红色教育培育红色基因、田园躬耕树立劳动意识……屯溪区百鸟亭小学通过“根魂教育”做实“树人”过程,促进“立德”内化,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护航。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和力量,全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人人崇德,风气归善。去年4月的一天,突然下雨,没穿戴雨具的交警许剩勇依然在马路上执勤,这时一位女驾驶员从车里执意要递给他一把雨伞,被他婉拒并敬礼致谢。11月17日早晨,中心城区广宇桥北端斑马线处,交警挑担、市民撑伞,警民合力助卖菜老太过马路……黄山市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着文明之美、和谐之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全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5人、“中国好人”81人、“安徽好人”117人,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占比全省领先。创新打造“道德银行”,募集道德基金70万元,走访慰问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352人次,为67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发放道德信贷8443万元,激励更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志愿服务,传递文明正能量
今年8月18日傍晚,志愿者吴心如在黄山区城东加油站路口,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她热心扶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过马路,得知老人家较远,她又叫了出租车送老人回家,第二天还上门看望老人。
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像吴心如这样的热心志愿者,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一件件平日随处可见的寻常事,一个个活跃大街小巷的“红马甲”“小红帽”,一个微笑、一份礼让、一次援手,都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绚丽绽放。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050支志愿服务队伍,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5万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67万人次,传递了文明正能量。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777个,实现四级阵地建设全覆盖。各中心(所、站)按照1+N模式,组建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800余支,设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400余个。按照“一中心一品牌、一所站一特色、一单位一亮点”目标,打造出“七色花”“板凳课堂”“夸夸”和“生态美超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70余个。
共建共享,更多成果惠百姓
创城为民,创城惠民。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创城工作落脚点放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上。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的过程中,绘就全民共建共享“同心圆”,让老百姓在创建过程中得实惠。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幸福。徽州区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楼道刷新、停车位规划、健身器材增设、文化广场升级等等,彻底改变老旧小区“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屯溪荷花池新村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老旧小区,原有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今年7月中旬,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将小区内的小吃一条街重新打造,并新增车棚,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可以满足300余辆非机动车停放。此外,还新增了28个机动车泊位,以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市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宗旨,2016年以来,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5708户,全市整治老旧小区918个,完成10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规范化”管理、“超市化”经营,在全省率先取缔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推进白条禽上市,农贸市场功能品位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新(改)建中心城区道路42条、公交站亭97座,增设出租车停靠站点48个,新建大型停车场8座,新增停车泊位3326个。实施以城区“十整治”和农村“六清理”为主要内容的全域环境整治行动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解决环境突出问题5.5万余个,完成全市101个乡镇驻地和全域环境垃圾清理,实现创建向城郊和农村延伸,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如今的黄山,城市更加干净整洁,交通更加文明有序,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文明的力量正助推黄山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前行,丰硕的文明成果惠泽千家万户。
多年追寻终圆梦,振奋精神再出发。文明创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耐力比拼”,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黄山人将以此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持续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努力把黄山建设得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